随着近日深圳宣布申报设立保险交易所,国内形成了北京、上海、成都和深圳四地竞相申报保险交易所局面。业内人士认为,在海外保险交易所运营成功者寥寥无几的背景下,国内探路“保交所”在模式确立和市场培育上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保交所筹建和运营之路任重道远。
模式未定
近日,深圳保监局在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申报设立深圳保险交易所。此前,上海和四川均已提出了筹建保交所计划,而北京则在2009年便注册成立了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据了解,目前上述四地在保交所的经营模式上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筹建计划也各不相同。其中,北京打出了“保险产品超市”概念,或将涉及保单贴现等创新型业务;四川提出仿造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以巨灾风险为切入口设立覆盖中部地区的保险交易所;深圳保交所或开展再保险交易以及保险衍生产品交易,交易主体是保险公司与其它机构之间进行的大宗交易;上海保险交易所拟初步设计为实体场内交易,初期或将以经营再保险交易为主,今后再在此基础上推进建立保险衍生产品市场。
目前海外保险交易所运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以英国劳合社为代表,代理原保及再保业务。另一种以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为代表,涉及保险风险证券化。分析人士指出,四川提出的模式明显仿效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而上海和深圳的筹建构想则与劳合社接近。尽管如此,目前四地在具体运营和产品设计方面仍无完整和成形的规划。
面临不少困难
事实上,目前业界对保交所的定位普遍比较迷茫,而海外保交所运营成功的范例也极少。其中,英国劳合社是迄今全球最成功的保险交易市场,而美国1980年成立的纽约保险交易所经营不到7年就因业务过少而被迫关闭。那么,国内探路保交所能否取得实质性成就?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交易所的交易标的是关键,不管是从事原保险,再保险还是保险衍生产品业务,目前国内建立保交所仍有许多困难需克服。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指出,就保险衍生产品业务而言,保险资产证券化是风险、负债的证券化,亦即将风险打包出售。但是目前国内没有哪个场所可对这类产品进行交易。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初也表示,目前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还处于理论论证阶段,现阶段成立与此相关的保险期货交易所可能性不大。
就再保险业务而言,据了解,该业务成功的关键在于市场需求,若需求不旺、交投不活跃,参与机构就不会有很大积极性。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为154亿元左右,占同期国内财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仅为4%左右。有外资再保险公司曾就此表示,目前他们在中国的业务量还“吃不饱”,没太多必要拿去做交易。
此外,保险业界也对原保险业务持观望态度。泰康人寿副总经理马云曾表示,保交所若把原保业务做成功了,保险公司便多了一个渠道,可以试一试。不过,目前国内保险经纪人占的市场份额仅为2%左右,相当缺失话语权。郝演苏建议,在保交所开展原保险业务,应考虑建立经纪人制度。
慧择网在此为您推荐:
产品名称:海康都来保两全保险 | |
推荐指数: | |
1、保障倍增 放心如意; 2、海陆空公共交通意外保障加倍 ; 3、增值给福 两全其美; 4、对意外、疾病有需求的健康人士均可购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