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目前已完成首批社保卡信息采集工作,9月份,第一批社保卡将面向全市1万名市民发放。
今年2月,市政府就已将实施“社保卡工程”以及在大市范围内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异地就医结算“一卡通”工作列入了2011年政府十方面实事项目,下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在全市范围内试发行1万张社保卡,10月起持社保卡人员可以实现在全市范围内的异地就医实时结算,11月起可实现在省内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实时结算。
记者了解到,医保“一卡通”只是社会保障卡应用的突破口,今后逐步将劳动保障各项业务纳入社保卡应用范围。
2011年社保卡试发行的范围对象限定在宁波市户籍且已领取二代身份证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上述人员范围内,选择了以下三类人员纳入首批发卡对象:一、全市范围内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和部分在杭州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二是选择全市范围内异地工作人数相对较集中的部分企业,将在职职工纳入;三是选择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
可作身份凭证查询信息
与金融功能无关的社保应用主要包括身份凭证、信息查询和医疗费用结算。
身份凭证主要是指作为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扶持政策和参保登记、缴费申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医疗费用报销、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业务办理的身份凭证。
信息查询则是以社会保障卡为入口,持卡人可以登录网站及在触摸屏上查询相关信息,还可以在网上办理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
医疗费用结算方面,凭卡实现在本统筹地区及跨统筹地区医疗费用即时结算。
缴纳领取养老金等
国家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后,各地人社部门要积极推动其在社会保险费缴纳、待遇领取等业务环节的应用,逐步将涉及个人缴费、支付的各项业务,集成到社会保障卡加载的银行账户之中办理,实现集约化管理和服务。
包括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等待遇的领取以及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后的费用支付等。
根据市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建设的实施意见》:社保卡金融功能加载方案由市级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合作金融机构由市级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市级财政部门共同商定。
在部分商户消费或享优惠
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作为具有特殊性质的银行卡,其金融功能有着一定的限制。
比如只限在境内使用,暂支持借记应用,限定为人民币借记应用。
另外,还可以享有金融增值服务和一些优惠措施,比如合作银行可与商户协商推出基于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的增值服务功能,如持卡人在药店、医疗机构等和社保应用有关的商户消费时,持卡可享受特别优惠,或者具备商户积分功能等。
对持卡者原则上只收取工本费。“发卡成本和收费都是由各省财政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制定标准,据我们了解,大致的工本费是20~25元。但许多地区在发卡过程中是减免费用的,特别是对生活困难的群体。还有的是利用各种资源来分摊成本,减少甚至免去了第一次发卡的费用。补卡还是需要费用的。”胡晓义说。
社保卡是否安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介绍,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在论证初期就把安全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
“造假方面,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可能性是极其低的。这个卡一开始定的要求是采用密码算法,采用芯片技术合作,有很严格的密钥管理体系和审批程序,这个审批和过去不同的是两个部门都要审批,所以从审批管理层次来说是非常严格的。”李东荣说。
社保卡上加载了金融功能,在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吕学静看来,确实是更加方便人民群众的使用。
但是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一卡多用,一旦丢失,群众信息丢失的风险是不是会更大,这也应进行考虑。
不过,吕学静也建议,如何方便群众,具体怎么方便,这个详细的情况应该告知群众。
吕学静举例,比如现在的中老年人,宁愿到银行窗口办理,而不愿意用卡办理或者在网上办理业务,这主要是习惯所养成的,毕竟中老年人接受信息并不是特别快。
另外,不同单位员工现有的工资卡均在不同的银行,如何与社保卡进行衔接,以更方便群众存取款等也应在考虑范畴之内。
社保卡是否取代身份证?
身份证号统一作为社保卡号目前正在推广,但身份证和社保卡不会相互取代。
昨天上午,国家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否认了社保卡和身份证相融合的猜测。
根据介绍,居民身份证本身的功能定位主要是社会管理,它不太可能提供非常广泛的公共服务。
社会保障卡的芯片容量成倍于居民身份证,除了基本信息之外,还记录了大量动态信息,包括每一次缴费、每一次领取待遇、每一次就医的资金支付等等。“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一证一卡都是政府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现在不太可能相互取代。”胡晓义说。
据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170多个地区发行了社保卡,实际持卡人员达到1.45亿人,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今年年底前将突破1.9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