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全市“一盘棋”
3年前一个冬天的早晨,家住四方区的王云冒着寒风挤上去即墨的长途车,为此她特意请了一天的假,要去即墨的劳动部门为母亲办医保报销,因为母亲的户籍不在市区,按照当时的政策,必须回到户籍地报销住院费。每一次去办手续,王云都感慨,如果能少跑这些腿就好了!如她所愿,去年3月她的母亲再次住院,出院时只交了自己应付的4000多元。“我当时觉得心里真痛快,不用跑回即墨报销了。”日前,王云在接受采访时欣喜地说,她发现母亲的医保卡在市区也能刷卡买药了,新政策把家住五市的老人们融入城市生活。
作为医保工作的资深专家,市人社局副局长耿成亮心里装着医疗保障的“大棋局”,他说医疗保障牵涉到全青岛数百万人,每次政策升级的目的,都是让更多人受益,我市自从实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来,由最初的市内四区统筹扩大到七区统筹,胶南、胶州、即墨、平度、莱西市仍实行单独统筹。这种分级统筹的模式,造成了各区市参保人的待遇水平不一致,就医报销的便捷程度不高。2011年1月起,青岛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全市统筹,七区五市参保职工和参保居民享受同等医疗保障待遇。居民不论在哪个区市就诊,可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出院时立马结算,患者只需承担报销后的费用。医疗保险全市统筹后,七区五市参保患者可在全市定点医院范围内,自主选择任何一家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刷卡办理联网确认、直接结算,执行全市统一的医保待遇政策及管理规定。
人社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7.7万人,比2006年末增长3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到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最高限额达到了15.3万元,若算上每年度最高20万元的大额救助金,参保职工每年度最高可报销35.3万元……习惯于用数字“说话”的医保工作人员,眼瞅着生硬枯燥、却能反映居民得实惠的数字在攀升,有着庄稼人般的收获之喜悦。
从“保大病”跃向“保健康”
“以往的医保都是保障大病,而更多参保人患小病后无法报销成为新难题,门诊统筹不但可以保障小病报销,还能为居民做体检。”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市人社局于2009年1月,在市内四区选择了8家管理较为规范的定点社区医院,开展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试点,开始从单一的“保大病”向“保小病、保健康”转型。
也就是说,纳入制度范围的参保人,自主选择一家具备相应资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本人的门诊定点单位,与其签订服务协议,签约职工在本人医保社区定点单位发生的、符合统筹支付范围的普通门诊医疗费,并且在一个医疗年度内累计1500元以内的部分,由门诊统筹金支付50%,其中不仅有感冒、咳嗽这种小病,还包含检查、化验等项目。对于45周岁以上未发生住院医疗、未办理《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证》的签约参保人,每年可免费接受一次基础健康体检。在此基础上,青岛市还在社区医院启动了中医体检试点工作,55岁以上居民可免费享受,并获得一份科学的养生指导建议。随着门诊统筹推行,基本药物也纳入报销目录,还增加了社区常用中成药、西药和部分诊疗项目,试点社区医院也增加到了39家。
慧择提示:以前的医疗保险都是保障各种大病,其实发生大病的几率很小,往往都是各类小病造成老百姓的经济压力。如今,医疗保险由只保障大病变成可保障小病报销,还能为居民体检。受到居民一直的好评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