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影响已减弱
随着场内两融规模企稳、场外配资清理整顿,A股市场的整体杠杆水平已经回到了去年末。部分机构人士表示,去杠杆的进程已经接近尾声,对市场造成冲击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弱。
据悉,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两融、场外配资、分级基金在内,约2.8万亿杠杆资金陆续离场。根据光大证券分析师徐高的估算,结合两融、场外配资,再考虑到收益互换规模的缩减,以及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质押从券商与银行获得的股权质押贷款规模小幅下降,峰值时期股市融资盘规模为4.5万亿元,股市融资盘总规模下降幅度大致在2.5万亿元左右。此外,作为杠杆产品的分级基金则从2015年6月12日的3845.4亿元高点下降至近期的千亿元水平。从两融余额、配资清理现状、分级基金规模等数据来看,绝大多数杠杆资金已经离场,去杠杆对A股市场造成的影响也在逐渐减弱。
业内人士认为,极度看空情绪带来超跌之后,投资者观望心态浓厚,目前增量资金仍然有限,难以抵补去杠杆的影响。此外,市场上尚缺乏带来情绪反转的决定性因素。
从成交上来看,上周A股市场成交量大幅萎缩,市场在底部徘徊。9月11日,两市成交量降至本轮调整以来新低414亿股,相比5月28日高点1300亿股萎缩了68%。回顾历史,1996年12月、2006年5至8月,回调探底过程成交量相比高点萎缩了70%-80%。震荡市回调、熊市下跌,如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2010年4至7月、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2012年5月至12月,市场下跌筑底时成交量相比高点萎缩了70%左右。时间上,伴随着成交量萎缩的市场筑底时间集中在13个交易日上下。当前成交量萎缩的空间已与历史水平相当,但时间上略短,才5个交易日,反映投资者观望心态浓厚。
根据深圳某中型基金公司重点基金申赎情况表来看,进入9月份,权益类基金赎回基本已回归到较为正常的水平,即使在出现千股跌停的本周初,权益类基金也没有出现扎堆赎回的现象,单日净赎回仅1000万份左右,与前几个月动辄上亿份的单日赎回相比,规模变动幅度较小。
基金仓位小幅提升
与很多普通投资者不同,一些具有长期价值思维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试探性地小幅加仓。
“我觉得现在已经可以开始买了,但还是要十分谨慎,所以我会慢慢把仓位一点一点加上去,毕竟现在谁也不能判断筑底还需要多长时间。”一位正在发行新基金的公募基金投资总监笔者表示,新基金募集确实很难,发行情况很不理想,但对于基金经理而言,现在做投资是比较合适的时机。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仓位测算的结果显示,上周样本内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自前一期的82.09%上升0.83个百分点至82.92%。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8.69%,比前一期上升0.95个百分点;而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2.55%,较前期上升0.60个百分点,进一步凸显了机构投资者开始以审慎乐观的态度积极参与市场。
从仓位数据上还可发现,最近这段时间,A股市场股指急跌时基金加仓较多;反弹时则加仓较少。这些现象反映了基金经理们纠结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判断市场目前估值已趋近合理,正处于底部区域;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市场仍缺乏反转条件,短期市场风险偏好仍然受制约,行情较易波动加剧,而难以维持单边上涨的势头。
“等待新信号,市场正在酝酿变化。”上述基金经理坦言,“这时候的心态一定要放好一点,要做好能够忍受短期亏损的心理准备。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看,肯定会有绝对收益。”
另一位基金经理则在朋友圈指出,现在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时期,每一轮风险的爆发都是价值投资者最大的机会,其对应的估值回归提供了长期的介入时点。“本质上买入股票的最好理由之一就是便宜,当然同时也要与其成长性以及公司内在风险匹配。”部分公司股价已经跌回牛市起点。若剔除两桶油和金融股,上证综指已经跌至2014年7月牛市启动前的水平。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沪深300市盈率12倍,非金融类股票市盈率20倍,部分个股逐渐具备长期吸引力,尤其是从盈利增长、估值、商业模式可持续性、战略执行等角度能发现许多可长期持有的优质错杀股。
慧择提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A股市场在经历连续暴跌后往往一些个股或基金的投资价值就会显现,而且目前的经济仓位已经小幅提升,所以投资者不用太过悲观。在接下来的投资过程中,投资不可盲目追涨,可以静观股市行情,一旦出现投资机会,便可进行中长线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