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班底大换血 高管的大规模变动并非全是坏事情
2013年瑞泰人寿亏损1.2亿元,2014年初保监会批复了新任董事长杨建莹的任职资格,杨建莹在上任之初提出打造“精致的、特色的、持续盈利的瑞泰人寿”的公司愿景,随后高管队伍出现较大规模变动,公司产品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
8月4日,保监会批准黄亦彬、刘涌、严国超、仪德超四位新高管成员任职资格。其中,黄亦彬原为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刘涌为北京销售部总经理兼董事会办公室主任;严国超为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仪德超为总部银保经代渠道负责人。
除上述四位外,瑞泰人寿现有9位高管中,仅有资深副总裁杨春波、副总林新观是原高管成员。总经理谭广能2014年5月空降瑞泰人寿,总精算师王晴也于去年12月份加盟,宋焱为2014年12月升职为董秘。加上去年年初保监会批复的新任董事长杨建莹,瑞泰人寿班底大动,但杨建莹在任职董事长一年半后即于今年6月离职。
据消息人士称,瑞泰人寿的班子成员目前只有四位:谭广能、王晴、林新观和杨春波,之前未设总助职位,此次任命的四位总助中,董事长、总经理各提名两位。
“董事长由中方股东选派,外方股东提名总经理和总精算师。”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原来董事长是专职的,对公司业务比较关注,但主要经营、策略等还是由外方股东来定。”
谭广能上任总经理之初就指出,实现产品及业务转型是公司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团险事业部建设、发展电销网销、产品多元化、分散万能险风险等四个工作重点和三点具体要求。一是以达成月均目标作为工作突破点,从而实现全年预定目标的逐步达成;二是要抓住重点、保持平衡,注重损益目标达成及产品转型;三是要充分运用各种沟通协调渠道,妥善处理好退保工作。
对此,就如何实现产品及业务转型,杨建莹也曾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提出新的渠道架构方案,二是要提出产品体系重构方案,三是要进一步明确对分公司的管理和定位,四是要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决策力、领导力和执行力,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渠道多元化 缩减万能险
一位消息人士称,外方股东现在对瑞泰人寿的干预逐渐增加,且经营理念、业务规划由外方股东主导,外方股东不希望公司规模冲得太快造成高资本消耗,不想再增资,寄望于公司慢慢发展。
寿险公司盈利周期一般为7年至8年,瑞泰人寿成立11年尚未盈利,并且在2013年亏损额高达1.2亿元,2014年即提出发展持续盈利型公司方向,可见虽然中外方股东都看重保险公司股权,但对盈利的要求已经很明显,且瑞泰人寿近年几乎每年都有股东增资纪录,2013年其注册资本由9.4亿元增至12.7亿元,2014年再增至16.9亿元,在近年未成立省级分公司的情况下,在同等水平公司中资本消耗较快,主要原因就是万能险冲规模对资本金的消耗。
据保监会最新公布保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瑞泰人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9亿元,较去年同期0.76亿元同比增长154%,在原保险保费增速排名中排第六位。
从险种看,瑞泰人寿在传统险种、投连险上加码,而万能险则大幅缩减。保费数据显示,其上半年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保费收入1.3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0.3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保费收入约5.5亿元,去年同期为15.8亿元。
从2014年数据看,瑞泰人寿规模保费31.55亿元,在外资寿险公司中排名第四。管理资产达101亿元,拥有员工561人,设立7家省级分公司,共计在12个城市开展业务。在产品和渠道结构调整方面,瑞泰探索银行网银、ATM终端等新兴渠道,并大力推动团险、网销、电销等多元渠道的发展。
“本来打算把万能险规模缩减三分之一,因为政策比较紧,就降了一半。”一位消息人士称,瑞泰人寿现在主要做万能险,但因万能险对资本金消耗较快,外方股东今年在万能险的规模上有所控制,预计规模为去年的一半。
瑞泰人寿打造“精致的、特色的、持续盈利的瑞泰人寿”愿景,明确放弃规模路线,并将盈利提上日程。杨建莹曾公开诠释“精致”意味着公司必须从长久以来的“速度情结”和“规模偏好”中解脱出来,从低层次的价格“混战”中解脱出来,树立集约化经营、内涵式增长的经营发展理念。
从今年的保费情况看,瑞泰人寿正向其预计的方向发展。
对于瑞泰人寿提出的“持续盈利”,杨建莹曾解释称,这意味着公司的发展必须具有“低资本消耗、高内生增长能力”的特点,必须掌握好规模与效益的“平衡术”,要通过产品及业务转型,转变当前对利差益的过度依赖,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据瑞泰人寿年报资料来看,去年亏损收窄明显。公司2009年至2014年的净亏损分别为:0.57亿元、0.89亿元、0.87亿元、0.98亿元、1.2亿元、0.7亿元。
慧择提示:据了解,瑞泰人寿在诠释公司发展愿景时对“特色”一项描述如下:意味着公司必须坚持差异化竞争,通过实现产品及业务转型、组织和团队重构、流程和系统再造、管理和制度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定位的差异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