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股市场继续下跌,政府入市维稳当天的指数点能否守住,成为了股市聚焦的热点,市场气氛也由此变得更加谨慎。而对政府此次的股市维稳,国内外都有很多议论。但是当市场机制失灵的时候,政府果断入市干预,采取各种措施来稳定市场,稳定预期,都是必须的,是正当之举。
政府对股市的维稳,也符合国际惯例。上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干预股灾,1987年10月美国发生股灾的时候,美国政府也同样出面干预。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公开表示,中国政府出手救市值得肯定。她认为中国政府对股市的干预行动,不会影响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的进程。拉加德还认为,中国经济足够强大,能够承受市场的大幅变动。
自从政府在7月上旬对A股市场进行维稳以来,股市基本摆脱了持续暴跌的局面,场外高比例配资得到初步的清理,暴跌的源头得到了初步的控制,市场估值经过快速调整之后挤去了部分泡沫,投资者情绪也得到了一定的安抚,股市维稳正在稳步推进。
但是,政府对股市的维稳,实质上是要解决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解决市场流动性的问题,而不是要稳定指数在某个点位之上,包括没必要稳定在7月8日政府出手干预时的点位上。对这一点,投资者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没必要抱着不切实际的预期。
最近,有一些投资者认为,只要指数跌到了政府入市维稳点位的附近,就可以大胆买入了,理由是政府会在这些点位稳定指数。最近许多券商分析师对下半年走势的研究报告,也把股市波动的区间定义在3500点至4200点之间。为什么要把波动的下限定义在3500点附近?理由也许就是政府上次在这些点位附近出手维稳。
7月上旬,政府之所以入市维稳,原因在于当时已经出现了市场机制失灵的迹象:股指持续暴跌,出现千股跌停潮。其实,股市下跌并不要紧,尤其是A股市场,长年以来跌多涨少,投资者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7月上旬的下跌,并不是正常的下跌。正常的下跌,即使在以往的熊市中,也是有些股票跌得多,有些股票跌得少,甚至还有些股票在上涨;而在7月上旬的下跌,几乎是全线下跌,而且动辄跌停板,这就不是正常跌势中的调整了。千股跌停潮的出现,实际上是一个流动性的问题,市场并不是没有资金来买入,而是投资者没有信心买入,这时候就是市场机制失灵了,需要有资金来打开跌停板,做买入的示范动作。因此,这时候需要政府入市维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入市维稳,针对的是市场机制失灵,而并非是针对上证指数的某个点位。7月27日,当上证指数跌到3725点的时候,也出现了一次千股跌停潮,次日“国家队”也入场干预,进行维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维稳,是要解决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解决股市的流动性问题,而不是要把指数稳定在某个点位上方。
实际上,本届政府十分尊重市场规律。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要把市场的交给市场,要尊重市场规律。近年来的诸多改革措施,都是为了更加市场化。,此次股市维稳,政府入市干预时的位置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位置,因为股市自5100点以来的调整,从时间维度的角度来看,是不充分的;对于今年上半年以来巨大的上升幅度而言,目前的调整幅度也是不够充分的;只是持续的暴跌出现了市场失灵的迹象,有可能引发金融体系的安全,也有可能引发社会稳定的问题,政府才不得不出手干预。
当前,市场估值依然偏高,而且结构极不平衡。截至8月3日收盘,上证指数为3622点,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为29.44倍,中小板为56.87倍,创业板为88倍;沪市主板平均市盈率为18.04倍,而扣除了低估值的金融股之后,市盈率应该会更高。
政府对股市的维稳,未必要稳定在某个点位上方。只要股市不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应该让市场自行调整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真正探出一个投资者公认的“市场底”。,假如股市能够调整到3000至3200点附近,将会进一步挤掉泡沫,估值将会更加合理,对中小创股票而言,尤其如此。笔者注意到,近期的调整当中,中小创股票的调整幅度远远大于主板的股票,例如,昨天上证指数下跌了1.1%,而估值水平最高的创业板指数下跌了5.5%,这种结构性的调整,更有利于A股市场估值的趋于合理和平衡。一旦股市调整到估值更加合理的区间,未来长期慢牛行情的展开就将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A股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希望政府在股市出现稳定的前提下,在股市能够正常交易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减少对市场涨跌的干预,并且逐步把市场涨跌的主导权交还给市场。
慧择提示:政府对股市的维稳,符合国际惯例。但是股市维稳战役还远没有完成,目前市场还未真正稳定下来,投资者也犹如惊弓之鸟。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也不可能将股市主导权交给市场,国家队维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