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自7月8日证监会发布“五选一”通知,近半月22家上市公司公布股份回购计划,涉及金额405.35亿元。此前,在6月15日至7月3日股市暴跌期间,两市共有255家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获重要股东逆市增持,共计约7.83亿股,增持部分参考市值约为155.09亿元。
与此同时,银监会出台支持资本市场的四项政策,不少商业银行7月初开始加码上市公司股东的增持配资业务。据公开资料显示,中行、农行、交行、建行、招行、民生、兴业、平安、光大、宁波、江苏、浙商银行等都已加入配资阵营,这一数字仍在扩大中。银行理财资金流入场内的两融融资和场外配资的总额估计在1.6万亿元左右。目前银行该项业务并未被监管层叫停。
事实上,22家公司回购股份资金大都来源自有资金,逾三成拟回购股份金额达10亿元以上。海通证券以216亿元的回购金额排名首位,万科A也推出不超过100亿元的回购预案。此外,伊利股份、中兴通讯、美的集团、鲁泰A等公司回购资金上限均为10亿元。
与最新股价相比,回购存在不同程度的溢价。例如徐工机械复牌日同时发布股份回购预案,回购价不超过20元,与最新股价13.57元相比,有47%的溢价空间。美的集团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48.54元,昨日最新价35.63元,也有36%的溢价空间。
“五选一”要求之下,投资者看好增持和回购的公司。因为从这些回购的公司看,不仅仅是响应“维稳”的号召,客观上起到稳定市场、恢复投资者信心的作用;而且这些上市公司的确也认为其股价被低估,提出回购股票及控股股东提出增持流通股票的意向,这一方面反映了管理层和大股东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肯定,增持和回购有利于向市场传递公司内在价值的信号。
在A股20多年的发展史上,大多数企业更愿意增发股票来融资,愿意回购的企业堪称“凤毛麟角”。但从海外成熟市场经验来看,一些巨无霸公司在成熟阶段回购股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记得2011年,就连80高龄的巴菲特也提出了40年来首次回购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的计划。有趣的是,巴菲特长期持有的IBM也积极推行股票回购。2012年前两个季度,IBM均使用了超过30亿美元资金用于回购股票。紧接着当年10月31日,IBM更是宣布,将回购股票资金增加75%,使之达到117亿美元。回购是最好的市值管理,正如巴菲特所说的,回购对公司、特别是大公司的经营和股价影响则更具有参考价值。可以预见,随着A股市场日趋成熟,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也势必越来越多。
慧择提示: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向社会表明产业资本是看好后市发展的,有利于为市场增强发展信心,促进市场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