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行储蓄:安全性好,灵活性好。
但明显不能应对通货膨胀,贬值厉害。世界各国的银行都不会让银行利率高于物价指数的,否则政府天天亏本,谁干呢?分析它的特点,用于中短期尤其是短期理财目标是合适的,但用在养老金等长期理财目标上是有问题的。
2.基金:安全性比储蓄差一点,有亏损的可能。收益率比储蓄高点有限,基金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部分取出而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收益。但由于其灵活性贯穿于始终,因此存在着被临时取用的风险。不确定性还是有的。可以考虑。
国债安全,收益比储蓄略高。灵活性稍差,需要的时候不能部分取出兑现(凭证式),全取出又将有利息损失,影响收益。可作为中期资产保值方案但其实不适用于随时要用的养老金准备。一般用于5-8年的中期理财,长期理财方式似乎也是不妥的。
3.社会保险:国家信誉,和储蓄,国债是一样的安全。收益性不能判断,完全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根据物价指数调整的功能,非常适合作为养老金的准备。但由于是基本保障性质,并且有很多限制条件,其作用将是基础性的,替代率可能在40%以下,而且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替代率更低。如现在月入万元的白领,到时候替代率可能不会高于20%。也就是说2000元是拿不到的。(按购买力算)。
4.商业保险:安全性其实和银行是一样的,这一点很多人不认可。主要是与这个行业的前期口碑和从业人员素质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关。还有就是该行业的不透明度操作有关。收益性上,传统型的养老金保险按固定利率执行,感觉很难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后来的分红和万能保险则有可期待的收益能力。至少从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来看,比银行储蓄的收益要略好。从灵活性来看,前期是强制储蓄,后期有灵活取用的特点,因此解决养老金是个不错的选择,从国外情况看,该方式用于养老金的应对占到很大的比例。预计随着国家对该行业的逐步规范化,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将会占到一个比较大的比例。
5.房产:安全性来讲,属于中等风险。虽然谁也拿不走,但在中国,只有房产,没有地产,实际上它的价值寿命较短,其实购买房产进行投资,应该叫投机更合适。除非你及时卖出套现,否则永远不能说你能赢利。在某个时期风险不大,在某个时期可能风险不小。对政策和供需矛盾非常敏感。收益和风险一样,但保值性在中期内比较不错,如果政治经济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下。灵活性不好,套现比较困难,出租也有风险。卖出钱还要考虑继续投资,否则还得贬值。因此虽可作为一个准备手段,基本也是中长期10-15年的投资为好,长期持有未必是好事。
6.股票:不用说,风险太大。上海当初有名的杨百万,如今就靠着每月三千元的养老保险生活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但股票其实是风险投资的一个好方向,只要把握好度,可以作为理财的一个激进手段使用。
7.黄金或收藏:安全性由自己把握。收益不好说,从长远来看,可能没有,可能很高。不确定。灵活性一般。但如果遇到政局动乱,黄金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8.私人投资:风险大,不确定性高。不适合做长期理财的方式。可作为激进理财的一个手段,运用得当可获得大的利润。
一般人也就能学会个3-5招,全掌握的那是高手。如果只掌握一招的,估计行走江湖,凶多吉少了。各位可仔细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