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管理办法》已经起草完毕
去年,我国财产险保费收入150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寿险行业。但由于财产险行业相对寿险规模比较小,在保险行业中占比仅为27%,因此,快速健康提升财产险业务,有助于行业的发展。
保监会财险部主任郭左践表示,大力发展非寿险投资型保险有利于提高非寿险业的渗透度和社会覆盖面,促进保险、银行、证券共同发展,进一步发挥保险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据了解,《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管理办法》已经起草完毕,办法从开发、管理等各方面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作了详细规定。保监会有关权威人士透露,办法会继续坚持现行监管政策,同时对销售总规模设定量化指标,并建立相关报告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从目前的监管政策来看,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要突出保险保障功能,不能片面强调投资功能。同时,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仅限于对在个人产品中开发,险种上限于家庭财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
新政策将规范产品设计
这类产品的保险期间不超过5年。从种类来看,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主要为预定收益型产品和非预定收益型产品,前者投资风险由公司承担,包括固定收益产品和利率联动产品;后者则保险公司不承诺收益。
产品回报率方面,预定收益型产品收益不得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对于非预定收益型产品,保险公司不得承诺任何收益,也不得承诺公司承担任何损失。
保监会还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实行限地限时限量的三限政策,以防止公司盲目扩大规模,带来隐患。未来还将尝试与公司偿付能力挂钩,对公司销售总规模进行限制。
监管者提醒,目前这类产品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产品设计不尽完善。包括,回报率设计较高,给公司自身带来较大压力;公司对宏观经济走势认识不足,设计回报率有偏差,比如低于银行利率,不得不频繁变动,加大产品成本的支出。
慧择提示:为了规范保险业产品结构,推动我国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保监会出台《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管理办法》规范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设计并推动其发展,以促进险企产品结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