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笔者会上表示,未来养老保险基金一部分资金将进入股市。5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基本方案已经形成,将在今年下半年按程序上报。更有专家推测,按照3.5万亿基本养老基金资金量,理论上将有超过一万亿元养老金可以入市。
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就会相当兴奋,就认为股市又要上涨了,赚钱的机会又来了。殊不知,这样的想法是何等的可笑,何等的幼稚。养老金作为保命钱,投资股市的目的是为了增值,是为了增强养老金的社会保障能力,更好地减少养老金缺口,缓解养老金收支矛盾。如果把养老金当作股市的催化剂、兴奋剂,那就大错特错了,是会给投资带来严重损失的。
事实也是如此,近年来,围绕养老金缺口问题,社会各方面的争论已经相当多。其中,养老金投资过于僵化、过于单一,更是受到了舆论和公众的强烈质疑和不满。这也意味着,寻找更加有效的养老金投资方式,已成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十分重要的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养老金投资股市,就只能以赚钱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否则,就不可能投资股市,也不会允许投资股市。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和目标,对养老金投资股市,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增加股市的资金来源,满足股市的资金需求,使股市不会因为资金紧张而出现问题。前些年,在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养老金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养老金入市,只会奔着抄底而去,而不会奔着托底而去。要知道,如果养老金投资出现了严重亏损,是会受到舆论和公众的强烈质疑和不满的,有关方面也会承担责任的。说得更直白一点,养老金是赚得起、亏不起的,是只能增值、不能贬值的。时间性贬值都会受到舆论和公众的谴责,如果投资失误,岂不更要受到投资者的强烈不满和严厉指责。
更重要的,一旦养老金投资机制确立,也不可能再象现在这样,由社保基金理事会独家投资,而是会委托给经过审慎评估的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这样一来,养老金就更不可能是托底,而是抄底了。不仅如此,养老金在投资过程中,更有可能的投资方式,也是中长线投资,而不是短期炒作。那么,资金入市以后,也不可能带来股市的快速上涨,而极有可能是按照慢牛的节奏,用时间换空间、用耐心换效益、用价值投资换保值增值。指望养老金入市就带来股市快速上涨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
不仅养老金,其他具有政府背景的资金,如住房公积金、医保基金等,如果也允许投资股市了,其投资方式也会象养老金一样,必须确保不发生风险的情况下再考虑对股市发挥稳定作用。当然,养老金投资也决不会扮演推动股市大起大落的角色,而会更加注重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从而把养老金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点。
总之,养老金投资闸门打开以后,对股市的正面作用与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投资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的是,养老金决不会扮演托底的角色,而只会去做抄底的事。即便抄不了底,也决不会去托市。不然,谁能为养老金这个保命钱的损失承担责任呢?谁又承担得起这样的责任呢?既然承担不起,就不可能成为股市的兴奋剂。冷静对待养老金投资,才是最理性的投资者,也就不会因为养老金可投资股市而盲目跟风,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慧择提示:对养老金投资股市,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增加股市的资金来源,满足股市的资金需求,使股市不会因为资金紧张而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养老金入市,只会奔着抄底而去,而不会奔着托底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