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政府、大型地方国企、知名民企甚至互联网新贵,都想揽保险牌照入怀,这让保险成为最炙手可热的金融牌照。
最近,在保监会门前排队申请保险牌照的公司最多时超过了百家,让人恍惚想起挤在证监会门口申请首发(IPO)的盛况。“春江水暖鸭先知”,保险牌照正成为各路资本的新宠,各地政府、大型地方国企、知名民企甚至互联网新贵,都想揽保险牌照入怀,这让保险成为最炙手可热的金融牌照。
统计数据显示,保监会也加快了审批力度。今年以来,保监会已经批准11家保险公司开业或者筹建;而去年下半年还有9家保险公司已获批。保险牌照缘何会成为香饽饽?近期123家非上市险企公布了2014年年报,年报数据揭示了其中原因。
首先是保险大环境得以改善,保险业业绩情况开始反转。2014年8月保险业国十条出台,该政策进一步肯定了保险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作用,明确表示保险业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在政策东风带动下,去年非上市保险公司整体表现出色,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整体净利润同比增加3.54倍,其中64%的公司实现盈利;在财险领域,投资收益增长让财险公司整体业绩柳暗花明。今年一季度,保险公司业绩进一步改善,预计利润总额为870.9亿元,同比增加511.9亿元,增长142.6%。
第二个原因是保险公司盈利周期明显缩短,这改变了之前教科书上的经典理论。此前,寿险公司盈利周期通常为8年,财险公司也需要3年。但这个盈利魔咒已被打破,于2012年2月成立的前海人寿在2013年就实现了盈利,净利润达955万元,而去年利润更是高达1.32亿;成立于2013年10月的众安保险,更是迅速盈利,完整经营第一年就实现了净利润2727万元。保险公司盈利周期的缩短让各路资本嗅到了商机。
第三个原因是保险牌照具有的独特资本投资价值被资本重新认识。保险资金运用的“自由度”远超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从2012年开始,保险资金投资范围不断拓宽,2014年共计超过15份资金运用文件下发。目前除了黄金交易和大宗商品,保险资金什么都可以买。
保险公司2014年年报显示,保险公司类银行、类信托和类基金业务均大幅增长。以保单质押贷款为例,多家寿险公司这个业务都是翻倍增长;类信托的债权计划更是蓬勃发展,目前多地区的地方政府明确发布吸引险资支持地方建设项目的规划,吸引险资投资层级下降,目前约超七成债权计划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保险债券计划正取代信托公司在地方政府中的地位。类基金业务也在迅速发展,泰康人寿(微博)首只公募基金即将发行。以上种种表明,保险牌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全能选手。
正是上述三点,使得各路资本对保险公司牌照趋之若鹜。但笔者也想泼泼冷水,虽然个别公司盈利周期缩短,但也存在着像天安人寿这样,成立了15年仍然不能盈利的老大难公司,而去年亏损王幸福人寿6年的亏损度更是高达33亿元。保险业是资本消耗的行业,需要不断补充注册资本金,如果没有耐心,想做短期套利,在现有高明的监管下显然是行不通的。
此外,保险公司两极分化越发明显,资源和客户纷纷向大公司倾斜,即使是投资环境大幅改善,去年仍然有20多家寿险公司因为各种原因亏损,占寿险公司数量约三分之一。因此,保险牌照虽然是香饽饽,但如果没有本事也有可能成为烫手的山芋。
慧择提示:保险牌照之所以成为各行各业竞相追逐的目标是由多个原因导致的,例如保险大环境得以改善,保险业业绩情况开始反转、保险公司盈利周期明显缩短,这改变了之前教科书上的经典理论、保险牌照具有的独特资本投资价值被资本重新认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