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人、受益人等名词是什么意思?各种复杂的条款和附注是否需要全部弄清楚?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在购买保险时常为这些问题头疼。近日,部分保险公司推出改版后的产品,更强调条款通俗化,以让消费者看个明明白白。
雾里看花要不得
“近年来,一方面出于监管层的要求,一方面出于市场竞争因素,很多保险公司在保险条款通俗化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人保集团一位负责人陈沐林(化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保险条款通俗化工作已推进多年,最近一次的明确要求来自于保险业新“国十条”,其要求大力推进条款通俗化和服务标准化,鼓励保险公司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服务,减少同质低效竞争。
平安人寿表示,该公司从多方面进行保险条款通俗化,包括调整条目顺序,把客户最关注的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如何交费及退保等内容放在最前面;对复杂保险术语增加解释,降低阅读难度等。
陈沐林表示,险企推动保险条款通俗化包括对合同的简化,提高消费者的阅读兴趣,对需要让客户知情的重要内容进行加黑、放大处理,或进行专门的提醒;二是对专业术语加注释。同时,他表示,条款通俗化只是一方面,为了使保险通俗易懂,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保险公司通过鲜活的产说会,通过新媒体利用动画、图像等工具进行保险条款解读也是重要方式。
某业内人士认为,保单条款通俗化或许也能有效避免部分退保的现象。现实中,不少人因为购买当时没看懂或没细看,事后慢慢研究结果发现已买产品并非自己想要的,从而退保。推进保险条款通俗化,将有助于消费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弄清自己购买的东西。
通俗化不损专业度
据了解,多项调查结果显示,保险条款难懂一方面不利于保险销售,另一方面也比较容易发生退保和理赔纠纷。因此,条款通俗化有利于消费者真正理解自己所购买的保险。
笔者随机访问了几位北京市民,多数人对保险条款通俗化持赞同态度。家住西城区的李阿姨就表示,以前参加过保险公司的“产说会”,后来买了保险。听“产说会”和业务员讲解基本都能理解,但是等保险合同到手却傻眼了。一是合同内容非常多,二是各种专业术语看得头晕,最后和家人商量后在犹豫期内退保了。
但是,对保险条款通俗化,业界专家却又不同的看法。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教授王绪瑾表示,与通俗化相比,条款的准确化、精准化更加重要,保险条款要准确渐明,避免日后发生理赔纠纷。“如果谁都能看懂,就不需要经纪人了。”他表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主任张小红持有类似观点。她表示,保险条款通俗化方向很好,但“通俗化是有条件的,必须在不影响专业解读的前提下推进,让大多数消费者能看懂。”因此,在通俗化和专业化之间,必须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张小红还强调,通俗化的初衷是要让消费者更容易了解保险,而要了解保险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比如让保险进课堂,从学生时代就认识了保险,长大后面临保单就会少很多看不懂的陌生,同时,消费者还要有契约精神,慎重签字,但一旦签字就意味着完全的认可,因此,要充分利用10天犹豫期弄清自己的产品。
迎合网销时代?
对保险尤其是寿险产品条款的通俗化,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更符合网销时代的特征,通俗化、标准化都将利于寿险产品的网络销售,但从短期来看,长期寿险产品的网销仍有一定难度,代理人不可或缺。
某保险公司电销部门负责人表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保险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但现在无论对保险公司还是电商平台来说,其实都到了一个瓶颈期,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实现更好的发展,大家都还在思考和摸索。他认为,寿险条款的通俗化、简单化或许有利于这类产品的网上销售。
但是,从技术层面看,仅依靠网上流程,很多长期寿险产品难以完成整个投保过程,因为这涉及到问答、体检、签字等环节,这些都是需要线下完成。因此,代理人是不可或缺的。业内人士认为,代理人发挥的作用不只是卖保险,还应当根据消费者的情况为其推荐适合的保险产品、解读合同,以及投保后的各项服务。
不过,从网销特征来看,一份鲜活的产品介绍,一张通俗的保单或许可以在网上起到获客的作用,消费者先在互联网上了解产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初步选择,保险公司再配合线下工作,从而完成投保全流程。从这个角度看,保险尤其是寿险条款的通俗化对促进网销保险进一步发展有积极作用。
慧择提示:保险条款通俗化很符合消费者的需要,也避免了消费者因为不懂保险条款里的内容而出现错误的问题,这是很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