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股市和P2P“败退”
在这一场PK大战中,银行理财产品明显处于“下风”。因为即便P2P平台的理财收益一路下行,但仍旧有10%左右的预期年化收益。而一路高歌猛进的股市更是上演“吸金大法”,让全民为之疯狂。
“我们几个老邻居上个月炒股都挣了不少钱,所以我们老两口想先开个户,看到合适的股票就投。”年过五旬的李大妈是个“新进”股民,以往她和老伴儿的钱基本都是存银行定期或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但最近李大妈都一直下行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不满意”,所以决定“另谋出路”。
媒体人走访多家商业银行网点时发现,相比2014年12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坐上“直升机”,6%甚至7%年化收益率的产品频频发售的热闹劲,今年第一季度末的银行理财市场显得相当冷清。而今年第一季末,也几乎看不到往年的季末行情了。
金牛理财网截至3月27日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2015年3月21日-2015年3月27日)130家商业银行共新发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1144款。受季末因素影响,上周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3%,环比持平。
金牛理财网的监测数据显示,虽然也有预期收益率达6%的产品,但相比以前,这类产品附加了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比如北京银行发行的一款名为“北京银行2015年第10期362天组合投资”非保本理财产品,不仅认购起点达到了20万,理财期限也达到了362天。
收益或将进一步下滑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可以预期的是,在存款偏离度考核监管政策下,过往季末银行理财收益率普涨将彻底成为历史。对于长期投资银行理财市场的人们,也许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投资惯性。“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必再等着季末。如果非季末出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那你千万不要犹豫。因为,季末普涨的银行理财‘黄金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多位银行理财客户经理表示,预计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或将进一步下滑。从资金面看,市场流动性供给充裕,银行理财产品好景难再,二季度恐怕会跌破5%。
平安银行资产管理事业部有关人士分析,2015年国内的理财市场将呈现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政策监管方面,2014年末银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旨在建立银行理财业务的新框架,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理财业务中银行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问题,这将进一步推动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本质,促进更多净值型和结构性理财产品陆续推出;第二,国内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方面,近期央行频繁向市场注入资金并实施降准等一系列举措,使得国内整体资金面宽松,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压力增大,而放眼全球,受美元日渐走强和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影响,表现稳健的海外市场无疑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资产的全球化配置。
慧择提示:由于银行资金面逐步宽松,银行理财的月末、季末效应不复存在,银行理财收益或将进一步下滑。另外,一些商业银行对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设置了高门槛,致使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关注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