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今年以来我国旅行团发生的一些旅游安全事故:
在美国当地时间1月30日下午4时,一辆大客车在距离美国亚利桑那州著名的胡佛水库大坝27公里附近的高速公路上失控翻车。当时车上共载有15名上海游客,车祸造成7人死亡,另外还有10人受伤。
4月24日,一辆广东旅游团乘坐的游览车在台北市松高路被路边高空坠落的塔吊砸中,事故造成3名游客身亡,2人受伤。
4月25日,云南省楚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一辆大货车追尾旅游客车。截至4月26日11时许,该起车祸共造成21人死亡,20人受伤。
4月26日,一辆旅游大巴在湖北325省道与停靠路边的载货农用车相撞发生侧翻,目前事故已造成6人死亡,28人受伤。
其实不然,从以上的几次旅游事故,我们都可以归纳出: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时,也就是旅游者的一切不安全行为与旅游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交叉相遇时,旅游安全事故将会在该时间和空间内发生。也可以归纳为三要素:不安全的旅游环境、不安全的旅游行为、不安全的环境和行为在同一时空交叉相遇。这都是旅游的客观因素,而灾难的发生多有旅行者本身的原因。
“天灾不可逆,人祸本可防。”例如刚发生的重庆“驴友”遭山洪事件,本可以避免。这35名“驴友”系通过网上自发联络组织进行的自助游,没有经过潭獐峡景区入口购票进入,在他们进入峡谷前,一位当地村民曾提醒他们,前往的区域还没有对游客开放,马上要下暴雨,河水上涨特别快,很危险,并劝说他们不要再走下去。但35名“驴友”仍然决定继续前行。
人在大自然面前,其实是非常渺小的。如今城市里的人,与山野接触不是很多,不知道自然界的厉害。贸然出游,深入险境,自己还欣欣然不晓得。
在这些“驴友”心中,这里是“入峡探险、旅游,可体验自然之幽绝奇险”,是融“惊、奇、乐、险”于一体的“好去处”。
“乐”,在这里是迷人的妖雾,它大抵成了陷阱,使得“险”字看不见。结果“自助游”成了“无助游”,山洪一来,冲走大半。
这些年,各地各种“驴友”发生了各种安全事故,人身伤亡的新闻时有所见。如何规范这些安全系数不高的“驴友游”、“自助游”,是一个严峻而迫切的问题。
在此笔者认为,向大自然贴近,这本身不是坏事情;一些人有点冒险精神,去闯一闯非一般的自然界,这也不是不可以。但“驴友”不能成为“蠢驴”,得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否则,自由行不自由,自助游很无助。旅游安全,不可小觑。可是,这个35人自助游团队几乎就是把安全当儿戏,事先不好好研究天气——偏偏从9日至12日,万州等地暴雨降临,有的乡镇降雨量超过300毫米;事中没有安全意识——穿越严禁游客进入的未开发、未开放峡谷地带,受到了洪水的冲击围困,结果伤亡惨重。
你是游人,还是游客,还是旅游探险者?行动之前,一定得鉴定一下自己的身份,瞧一瞧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自己有多少“自助”能力。否则,出行的安全系数是很低的,甚至低到你想不到的地步。逞强者,往往爱打无准备之战,既不知己,更不知彼,那么“大败不归”是完全有可能的。
旅游安全,首要的是人身安全,然后才是财产安全。这样的安全保障,个人自己有责,商业社会同样有责。现在有些景区,不顾实际情况,商业利益当头,总以为吸引游客越多越好;在安全保障上不肯多投入,出事是迟早的事。旅游向钱看,安全难保障。今年初,藏羚羊的故乡、素有“动物王国”之称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宣布向游客开放,结果引来诸多质疑之声。专家、网友认为,作为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可可西里开放旅游可能损害当地环境。确实,商业旅游活动应当有度,除非是科考察,否则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是不应向游客开放的。而从旅游安全的角度看,那高原无人区,实在是危险之境,“诱”人入游,恐怕得不偿失。
最后,我希望旅游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来,要严管景区安全,软硬都要管,硬的是安全基础设施,软的是旅游安全警告。不能只针对国外安全形势发布出国游的警告,而应对国内游也发布警告,比如哪里暴雨,哪里台风,哪里高温,哪里可能出现地质灾害,都是可以事先警告的。把这样的安全警告切实做起来,功德无量。这样通过政府旅游等部门的监管,再加上游客自身的安全意识,像“7·11”这样的事件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