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公务员、城市人”等带有身份特权的现象将从基本养老金领域退出,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初具雏形,但与此同时还要看到,中国养老金制度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最直接的挑战来自于待遇公平。养老金制度并轨后,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缴费义务和待遇计发等方面已经统一,但基础养老金的支付是以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为依据,还是以社会平均工资为依据,目标亟待明确。此外,如何建立鼓励多交多得、延迟领取的待遇调整机制,来替代已运行11年的年增10%的政策;如何进一步整合居民和职工的基础养老金,建立统一的国民基础养老金,缩小待遇差距,也是必须回答的问题;如何处理保障水平和财务持续性的关系,以及合理界定基础养老金的替代率,也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目前,并轨后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属“社会统筹现收现付+个人缴费权益记录”的混账管理和现收现付模式。除个别人口相对年轻的省市外,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资金,都没有任何积累。从2013年开始,女性退休高峰到来,缴费人数减少,领取人数增加,2014年,我国养老保险出现资金缺口,以后还可能会逐年加大。
特别是我国正在接近深度老龄社会(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4%),但养老保险费率却高达工资总额的28%,与已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21%)的德国相同。费率偏高,将用尽未来30年的费率空间,加之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不足社会平均工资的50%,高于欧美国家20%-40%的替代率。这些问题将考验并轨后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性。
此外,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也在接踵而至。如何才能提高统筹层级,实现中央统筹,支持人员流动和保持终生记录?此次《决定》提出,人社部管理中央在京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这意味着,需要在国务院层面建立具有居民信息采集和信用管理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如国家社会保障局),来统一采集居民信息、统一预算、调整待遇、征缴税费、审核资质、支付养老金。面对并轨后的诸多挑战,该怎么办?综合来看,只有进一步调整养老金结构,在基础养老金克服贫困的基础上,辅之以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改善生活,形成“吃饭找政府、改善靠自己”的老龄社会文化,才能有效处理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改革顺利前行。
为此,首当其冲的是要明确国民基础养老金只能保基本,费率不宜过高,避免抑制就业和消费,避免政府挤出市场和弱化国家竞争力。而为避免财务风险,养老金替代率也不宜过高。
总之,政府需量力而行,既要避免民众搭乘公共便车、弱化就业和个人积累的悲剧,也要避免政府不求进取和缺乏市场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倾向。此外,个人账户和市场运行的养老金,是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实实在在的个人积累才能激励人们多工作,分享经济进步成果。为此,要培育机构投资者和养老金受托人制度(包括养老金公司),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培育养老金市场。
慧择提示: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已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养老金缺口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