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便利,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近年来,湘潭市主要采取三项举措全面提升服务水平。那么湘潭市主要采取了哪三项举措呢?
湖南省湘潭市是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核心城市。近年来,该市以统筹城乡就业为旗帜,以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原则,不断完善精细服务内容,制定相关保障制度,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大胆探索,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支持湘潭“两个率先”发展精神,经过几年的全面推进,该市统筹城乡就业的“四大体系”基本形成。一是建立了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体系。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引起了各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认识到抓就业就是抓民生、抓经济、抓稳定。二是建立了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的政策资金体系。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经费以以奖代投方式拨付,根据全年工作绩效,按照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等次,分别给予10万、8万、6万的奖励,连续三年被评为一类单位的乡镇(街道)再给予2万元“特优”奖励。在每个村设置1名村级协理员,按120-150元/月予以补助。三是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目前,该市82个乡镇(街道)平台建设已完成72个,建成率88%。充实了乡镇劳动保障站人员,所辖村数量在30个以内的乡镇,劳动保障站专职人员按不少于3人配置,所辖村数量在30个以上的,按4人配置。添置了乡镇劳动保障站设施设备,要求各乡镇劳动保障站办公用房不少于3间。完成了村级平台建设,在每个村设劳动保障协理员1人,由热心就业工作的村常设干部担任。在劳动保障协理员家门外或村部统一制作悬挂“村就业服务点”和信息发布栏两块牌子。四是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就业培训体系。运用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为城乡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提供有效服务。该市还将劳动保障站的服务内容和联系方式制成“服务卡”向老百姓公开,提高群众参与度,创造条件让老百姓来监督,形成了促进就业服务工作质量不断提升的倒逼机制。
拓宽渠道,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一是积极打造“一乡一特色”和“一村一品牌”。经过多年努力,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劳务品牌和规模优势。如湘潭县石鼓镇的工艺纸伞制作、茶恩寺镇的竹制品加工,湘乡市棋梓镇的电力安装、壶天镇的船舶维修、韶山市银田镇的电杆制作等已经形成一定的劳务品牌。壶天镇三千多农民工在广东文冲船厂就业,棋梓镇七千多人在外从事输变电安装、架线工作,形成了组织化、集团化、规模化转移就业,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二是开展“五个一批”就业援助活动。城区街道利用显示屏滚动、宣传栏发布、短信平台、电话通知等方式及时发布岗位信息,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市、区两级举办的招聘会,成功介绍一批;对招聘会现场填写了《求职登记表》而没有找到合适岗位的人员,市、区、街道联动帮扶匹配一批;通过开发以环卫、巡防、综治等为主题的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一批;举办社区便民服务点、扶持社区家政后勤服务项目,深挖就业岗位就地就近解决一批;建立就业安置基地,集中推荐一批,成功介绍2100余人实现就业。三是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五个一次”就业服务。即由乡镇(街道)党政领导联系辖区未就业大学生谈一次话,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由街道工作人员对他们开展一次政策宣讲,通过宣讲介绍就业创业政策、就业形势、当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求职就业观念;根据他们的需求帮助提供一次技能培训,多掌握一技之长;根据他们的就业需求提供一次或多次岗位推荐;根据他们的创业需求组织参加创业培训,提供一次或多次创业帮扶,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就业。
精准发力,全力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一是开展“金蓝领”、“千名技能人才培训”工程。“金蓝领”培训工程,实行由政府出资、院校与企业、理论与技能实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首批计划培训技师150人。“千名技能人才培训”实行市、县、乡、村联动,精心组织选送新生劳动力参加市局的订单、定向、定岗培训,结业后由市职介中心推荐到待遇优厚的岗位就业,全年共组织1300多人参加千名技能人才培训。二是推行“三有、三定、三级”模式。“三有”就是确保企业有用工需求,求职者有就业门路,培训有组织保障。“三定”就是街企联合开展灵活自主的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三级”就是市、区联动,区、街联动和街道、社区联动。三是跟踪服务到位。为提高就业稳定性,该市建立了动态监测、定期回访、联点负责三项制度。通过市县乡村四级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定期登记并动态监测技能培训和就业情况。对重点输入企业,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定期走访,及时了解企业用工和农民工生产生活情况。市县负责同志分别联点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公布联系电话,协调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可知,近年来,湘潭市主要采取三项举措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即大胆探索,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拓宽渠道,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以及精准发力,全力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