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预期的不断升温,正令公募基金的人才流失加速。来自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基金业离职人数已经超过200人,达202人。
以基金经理为主的人才流失加剧,也令公募基金公司压力倍增。为了留住人才,多家基金公司纷纷推出各种计划,给旗下基金经理们提供类私募化的工作平台,期望以此吸引有意独立创业的基金经理留在公募体系之内。如上投摩根推出的“种子基金”计划,就相当于内部扶持创业,以此激励并留住有“私奔”欲望的投研人才。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从11月份以来,A股市场屡屡放出成交天量,加上大盘蓝筹股的狂飙,基金经理们对新一轮牛市来临的预期十分强烈,这诱发了他们自主创业的激情不断高涨。这意味着,在现有公募基金体制没有重大突破之前,明年“公奔私”或会掀起更猛烈的浪潮。
牛市“私奔”成潮流
急于在此轮牛市中实现财富自由,是许多公募基金投研人才意欲“私奔”的根本原因。
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就向笔者表示,凭借在公募基金多年积累的投资经验和人脉,如果自己出去创业,至少可以募集十几亿元的资金,而抓住这波牛市的机会,很有可能一举实现财富自由。“相较于担任基金经理的一两百万年薪,以及众多规章制度的管束,显然自己创业做私募更有价值。在熊市里,方向不明的时候,很多人可能还会将公募基金当作避风港。但牛市来了,而且‘风’把大象都吹得那么高,有点经验和资源的基金经理,谁还愿意继续枯守公募基金,为那点排名去厮杀?”该基金经理感叹道。
而笔者在交流中发现,有“私奔”想法的基金经理,大多有三、四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而且在行业内有一定名气。业内人士对此指出,从历史表现来看,公募基金转投私募后,并非都能取得好业绩,有些习惯了公募基金运作思路的基金经理,反而不适应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公奔私”后失败者也比比皆是。
该业内人士强调,虽然牛市预期较为明确,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后,就能给投资者带来好的业绩,因为他们的过往成绩,是建立在公募基金已经成熟的强大投研团队基础上。而私募基金的投研团队实力相对较弱,这对习惯了利用公募投研实力的基金经理带来严峻考验。“对于‘公奔私’的基金经理,重点还是要观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否适应私募运作模式,过往业绩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决策依据。”该业内人士说。
“人才狙击战”打响
随着大量人才的流失,公募基金公司的危机意识也不断强烈。为了挽留住以基金经理为主的高端人才,许多公募基金公司都采用了各种策略,打响了“人才狙击战”。
以上投摩根为例,该公司将拿出超亿元的公司自有资金,推行种子基金计划,这在公募业内尚属首家。所谓“种子基金”计划,主旨是作为公司内部的人才孵化机制和新业务培育机制。具体实施流程是,有意愿的投研人员可按自己的投资策略建立投资模型,然后申请进行种子基金模拟电脑操作,试运行足够长时间段后,公司对期间的运行进行绩效考评,一旦被认可就可以申请设立种子基金,公司将拿出部分自有资金,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设立种子基金产品,投研人员也可根据自身意愿投入个人自有资金。该种子基金将公开透明运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一旦受到市场认可,也会考虑转为公募基金产品。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则认为,目前公募基金投研人才流失的现实问题日趋严重,不仅基金公司间人才持续地跳槽,并且私募等对公募投研人才的争夺、分流也越来越激烈,公募基金要长期留住人才,不仅要提高薪资待遇,还要在机制上给予优秀人才发展空间,与其共同成长壮大。同时,也要注重不断培养更多的人才,扩大基数。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牛市“私奔”成潮流,与此同时,多家基金公司纷纷打响“人才狙击战”。此外,上投摩根积极推出了“种子基金”计划,并不断完善人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