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资金规模增速放缓
2014年信托资产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全行业资产规模增至12.95万亿元,成功迈入“十万亿后时代”。不过,从近期季度环比数据来看,信托业资产规模增速已明显放缓。2013年四季度至2014年三季度,信托业资产季度环比增速依 次 为7.66%、7.52%、6.40%和3.77%。其中,今年三季度环比增速回落幅度最明显。至此,信托业开始步入平稳增长阶段。
据悉,1979年我国第一家信托公司设立,信托业开始发展。直到2007年监管层修订新办法之后,我国信托业才真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7年底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仅为9621亿元,2008年跨过1万亿大关,2009年一举迈过2万亿大关。2008年以后,信托业的资产规模每年以至少1万亿元的增长不断刷新纪录。目前,信托业资产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公募基金和保险业。从2007年底到2014年三季度末,不到6年时间信托业的资产规模增长了13倍。
近年来,信托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使得居民财富迅速积累,进而带动投资理财需求迅速增加,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受到追捧;另一方面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下,信托公司拥有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制度优势,投资范围更广泛,投资方式更灵活。各类金融机构大力与信托公司合作,开展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特别是2009以来银信合作业务催生信托资产规模迅速膨胀。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信托资金来源中单一资金信托仍处于主导地位,规模达到8.42万亿元,占比为65.01%。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3.77万亿元,占比为29.13%。不过,随着信托业制度红利消失,同业竞争加剧,单一资金信托较往年出现明显下滑趋势。
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仍主要集中在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机构、证券投资和房地产五大领域。其中,工商企业仍是信托资金的第一大配置领域,资金规模为3.15万亿元,占比为25.82%。第二大配置领域是基础产业,资金规模为2.66万亿元,占比为21.80%。金融机构是第三大配置领域,资金规模为1.92万亿元,占比为15.73%。不过,2014年信托资金的投向出现较大变化,而市场化对信托资产配置领域的改变非常明显。其中,信托资金对基础产业和房地产领域的配置明显减少。
基础产业过度投资以及地方债务风险是资本考虑的核心问题。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方式和存量债务管理方式改变的政策,进一步压缩了信托业对基础产业的投资。信托公司对政信合作业务也将更加审慎。2014年三季度末,基础产业信托余额相比二季度末的2.72万亿元,占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
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不断暴露出来,预计信托资金投向房地产领域将更为谨慎。2014年三季度末房地产信托余额为1.27万亿元,占比为10.38%,相比二季度末的1.26万亿元,增量微弱,由于总体规模增加,占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国内二级市场交易活跃,投资价值逐渐显现,信托资金对证券投资的配置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三季度末,信托对证券投资的资金规模为1.74万亿元,占比为14.27%,相比去年末的10.55%占比,提升了3.72个百分点。
如今,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信托行业已经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曾经带来繁荣增长的核心业务将在未来变得不可持续,回归信托本源,重新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是信托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托监管:完善信托业顶层设计
在我国信托业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曾经历过五次行业性清理整顿。直到2001年10月1日《信托法》的颁布实施,我国信托业开始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从2007年至今,信托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光,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增长,信托业借此造就了“井喷式”发展。如今,信托公司的第五次清理整顿已接近尾声,有210多家机构陆续退出市场,仅有59家信托公司获准重新登记,还有13家机构拟保留未重新登记。
信托业破除了“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得益于监管层对信托业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信托业“一法三规”的成功制定,保障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2014年信托业顶层设计制度体系再度完善升级,保障了信托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其中,“99号文”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信托业意义重大,这一重要举措将载入我国信托业史册。2013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107号文”,首次将信托定义为影子银行的一部分,并对影子银行中的通道业务和资金池业务提出风险控制要求。随后,各监管部门以此为方向和标准落实监管政策。
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在2013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就为信托业的未来确立了整体基调。从内部开始,研究完善信托业治理体系和现代治理能力建设,并提出完善信托业治理体系的全新解决方案 (业界称为“杨八条”)。
银监会为了贯彻 “107号文”精神,从今年4月开始,陆续出台了“99号文”以及配套实施细则,指导信托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行业本源,坚持防范化解风险和推动转型发展并重的原则,力图明确方向,为信托公司业务转型与发展提供新模式。
据悉,“99号文”并不是具体的业务法规,而是包含风险防控、明确转型方向、完善监管机制等多方面的监管要求。它是“杨八条”监管核心思路的延续,对信托行业进行全面规范。随后,监管层将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落实“99号文”中的各项条款。业内人士表示,“99号文”对信托业未来5至10年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制度性指导监管意见。
信托业经历了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行业累积的项目风险也不容小觑。“99号文”监管的重中之重就是风险防控。对于可能存在隐形风险的资金池业务,“99号文”要求,各家信托公司不得开展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业务。对已开展资金池业务的信托公司,需上报整改方案,并逐步清理资金池中非标准化产品。“99号文”还提出了具体要求,即信托公司在业务运营中必须做到“七个尽责”:一是产品设计尽责,不得“埋地雷”;二是尽职调查尽责,防止存盲区;三是风险管控尽责,避免有漏洞;四是产品营销尽责,不得有欺诈;五是后续管理尽责,不得有疏忽;六是信息披露尽责,不得有隐瞒;七是风险处置尽责,不得谋私利。
此外,“99号文”突出强调股东的三大责任:一是出现流动性风险时,需要提供流动性支持;二是资本不足时,应推动压缩业务或补充资本;三是经营管理出现重大问题时,更换股东或限制权利。为了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99号文”除要求各家信托公司提出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之外,还积极推进建立行业保障机制,避免单体机构倒闭给信托业乃至金融业带来较大负面冲击。
随后,由信托业协会牵头发起的信托行业保障基金,正式进入筹备阶段。据参与筹备工作的相关人士透露,保障基金公司的筹备小组已组建完毕,保障基金正式成立时间预计在2014年底,保障基金公司注册资本金初步已敲定为120亿元,由14家国有背景信托公司参股设立,各家股东已达成基本意向,但最终入股名单以及参股金额仍存在变数。“99号文”对监管制度的完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厘清权责、强化持续监管要求也尽力落实到相关法规中。其中,信托公司新的净资本管理办法及评级监管新规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
近日,全国首个信托登记中心落户上海,这对完善信托产品信息登记及解决信托产品流动性无疑是重大利好。可见,2014年监管层正逐渐完善信托业顶层设计。
信托公司:拓宽业务广度丰富产品线
在宏观经济下行与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信托业在2014年仍交出了满意答卷。2014年前三季度,信托全行业累计实现经营收入608.60亿元,与去年同期的539.39亿元相比,增长了12.83%;累计实现利润434.4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89.84亿元,增长了11.44%。行业人均利润达210.34万元,在金融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信托公司为受益人实现的信托收益率稳中有升,2014年一季度为6.44%,二季度为6.87%,三季度达到7.92%。不过,信托公司自身平均年化综合信托报酬率则呈现持续下滑势头。2013年这一数据保持在7%~8%,2014年三季度已经下降至0.55%。信托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信托业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不仅如此,传统业务风险也在逐渐暴露。今年以来爆发出十余起信托产品兑付危机。信托项目兑付风险频发,无论是险些出现兑付危机的“中诚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还是正在进行重组的联盛集团涉及其中的信托公司产品,都给信托业及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杨家才曾公开表示,“有多大本钱就做多大生意。”这也被业内认为是监管层对信托公司未来展开业务的衡量指标。
2014年信托公司股东无论是出于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考虑,还是满足监管层政策的要求,信托公司增资扩股成了时下圈里的流行风。其中,兴业信托、中航信托、中融信托、安信信托等多家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中信信托更是大手笔增资88亿元,成为国内首家注册资金过100亿元的信托公司。今年以来,信托业资本实力增速明显加快。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信托业实收资本增至1293.25亿元,较二季度末环比增长8.8%。信托业的固有资产规模增至3198.91亿元,与2013年的2871.41亿元相比,增长了11.41%。
2014年,传统核心业务给信托公司带来的信托报酬率大幅降低,但风险却在不断增加。同时,监管政策在传统业务导向上也在逐渐收缩。信托业已经从思考要不要创新,转变到思考该如何创新。“99号文”也为信托公司转型发展提出了五个业务方向:股权投资,支持设立直投子公司;并购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家族财富管理;公益信托。
近一年来,无论是传统业务转型、信托产品升级,还是信托业务创新,信托业进行了与新领域不同商业模式的多元化尝试。“土地流转信托”、“家族信托”、“消费信托”、“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创新模式遍地开花。以中信信托为代表的公司对土地流转信托业务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依托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开发出土地流转信托2.0升级版。
除了信托产品的模式创新外,信托公司也在拓宽业务广度,丰富产品线。外贸信托、中融信托、兴业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都在积极申请QDII业务资格,布局海外市场。QDII业务虽然不是信托公司的主营业务,但对信托公司向财富管理转型,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理财服务是不可或缺的牌照。纵观信托公司的创新进展,其面临的最大挑战依然是在传统业务开展上游资产端与下游资金端“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信托公司的创新应该围绕这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深入上游产业端,提供主动管理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国家基金机构转型调整中寻找新型业务机遇。另一方面,深入下游资金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私人定制化信托业务。无论是资产端的深耕细作,还是资金端的专业化服务,作为资管行业龙头的信托公司,应及时抓住未来发展的新机遇,并推动行业迈上新台阶。
慧择提示:今年前三季度,信托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但资金规模增速放缓。目前,信托资管增速放缓倒逼创新,信托公司需要拓宽业务广度,并不断丰富产品线,以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