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网销保险集体下架淘宝天猫以来,近日,知情人士透露,保监会已发出“解禁令”,当时被保监会约谈的几家公司均已经收到解禁通知,这也意味着他们的电子商务业务开始恢复运营。
而在网销保险集体下架的三个月以来,网销高收益理财保险产品几乎销声匿迹。业内人士分析,整改之后,保障类以及保障与理财结合的产品都将成为主打,收益率飙高的产品将不会再出现了。
事件回顾:网销保险部分产品遭禁
笔者梳理发现,今年8月底,曾在淘宝天猫上创下销售奇迹的几家网销保险大户的网店在一夜之间关闭,所有产品均被下架。虽然当时这些险企的天猫旗舰店均能正常打开,但都没有任何产品可购买。
然而,在产品下架后,各家险企均发表公告称,关闭原因为系统升级,老客户可以查看收益、下载电子保单、领取退保等,但所有产品不支持新客户承保。此后不久,几乎所有保险企业的淘宝店以及官网都看不到高收益率保险理财产品的身影。
业内人士透露称,上述部分险企产品有关“预期收益率”的宣传手法以及促销活动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部分险企高管被监管层约谈。在去年“双11”、“双12”期间,万能险成为一些险企冲刺业绩的主力,网销产品期限为一个月到一年不等,不断提高结算利率来吸引投资者。另外,一些小险企势头迅猛,在互联网平台上推出期限在一个月至两年不等的高预定收益率万能险,有的手续费在3%左右。“如果没有互联网,不可能有这么低的价格。”上述某险企负责人表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点对点造就核保方便,根据不同人不同费率可设计个性化的产品。“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廉价保险产品才得以面世。”
尽管网销已经成为险企的重要发展渠道,尤其是在过去两年的“双11”中,“投资门槛一千元”、“预期收益率6%”、“保本7%”等字眼抢占了淘宝保险各个重要位置,并且预期收益率屡创新高、投资门槛却越来越低。然而,在新的监管导向下,上述热闹情况在今年没有出现。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份,保监会就曾下发了《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征求意见稿,当中就明确提及了网销理财保险需要醒目标注收益不确定的规定,不仅如此,《通知》还规定需校验投保人账户真实性,以及要求人身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宣传和销售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产品,须在产品销售页面显着位置以不小于产品名称字号的黑体字标注收益不确定性,不得片面或夸大宣传过往业绩,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这或许也是各家险企被监管层约谈的原因。”不少行业人士表示。
解禁之后:回归保险实用性
有消息称,保监会近日向各家险企发出了“解禁令”,解除关于“不得通过互联网销售保险产品,以及不得报送保险条款和费率审批或备案的监管措施”,这也意味着他们的电子商务业务开始恢复运营。
笔者在网上搜索“保险”时发现,曾经打出“预期收益率6%”、“保本7%”等口号的高收益理财型保险产品纷纷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健康险、意外险和车险产品。
“保监会此前曾集中对高收益率保险产品和噱头性质的保险产品进行集中整顿,但监管层的态度尚不明朗,因此许多险企都持观望态度。”某专家分析,今年电商平台并没有针对理财型保险的促销活动,这是险企缺席“双11”的原因。
笔者看到,今年以来,由于监管层对互联网保险产品进行了规范。同时,众多保险公司不断创新,意外险、健康险等一些更为实用的保险产品成为网销的主角。据统计,平安保险的官方旗舰店今年“双11”热销的产品包括养老险产品、车险以及非机动车辆保障险三款,总成交额超过2亿元。而众安保险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双11”期间,该公司的保险服务覆盖了消费、支付、物流等多个环节。
另外,某险企高管向笔者表示,收到监管部门对互联网电商业务的解禁通知后,就跟天猫开始讨论,争取近期重新恢复天猫店新业务,此前被封的产品也将陆续上架。据介绍,重新亮相的网销保险产品将“改头换面”。据悉,在整改之后,保障类以及保障与理财结合的产品都将成为主打,收益率飙高的产品将不会再出现了。“在监管层看来,一些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渠道销售理财保险产品时过分强调收益,而忽略了保险的保障作用,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着过分宣传预期投资收益率、万能险产品销售误导、未充分提示投资风险及其他问题等诸多问题,显然与保险的本质背道而驰。”有保险专家表示。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前期多家保险公司在网销模式上大拼产品收益,是中小保险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一种另辟蹊径,可在一段时间内迅速借此扩大品牌效应。这些中小保险公司也深知:这一模式只适用于发展初期,在规模做大之后,回归价值乃大势所趋。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保监会发“解禁令”,超高收益产品全部改头换面,而且互联网保险回归实用性。此外,天猫开始频频上架此前被封的产品,有意投资者可留心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