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元助A股市场再创天量成交
来自交易所的数据显示,1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上涨1.99%,沪市总成交金额4020亿元,深证成指上涨1.60%,深市总成交金额3001亿元,两市纷纷刷新有史以来单日成交记录。
总计超过7000亿元的单日成交金额,毫无疑问地成为A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数字。尽管“人类历史上的最大单日成交量”的说法已被多方证伪,但不可否认的是,成交金额频频刷新历史记录,正和高昂的市场情绪相呼应。
事实上,11月27日,沪市成交金额就达到3390亿元,深市成交金额也达到2719亿元,已双双创下此前A股史上最大成交量。28日A股“轰”出7000亿元,则是再次刷新历史成交记录。
稍稍梳理,降息后首周,A股市场便一路高歌猛进,上证指数三年来首次站上2600点。尤其在11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收报2682.84点更是创下了近39个月的新高。
从11月20日开始,A股便没有“喘息”地一路上涨。短短七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231.84点,涨幅达9.46%;深证成指上涨777.16点,涨幅达9.45%。
天量成交的推手:金融地产股轮番上涨
7000亿元的背后,是银行、地产等权重股的“腾飞”。从华泰证券连续三个涨停到新华保险两个涨停,金融股上周的轮番大涨激发了市场人气。28日,在存款保险制度将要推出的传闻刺激下,银行板块涨幅高达8.5%,累计成交770.2亿元,16家上市银行股中,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录得涨停,涨幅最低的工商银行也有5.48%的正收益,整个板块平均上涨超过8%,而紧随其后的房地产板块则上涨3.51%。
券商分析师透露,降息后公募、保险等大机构都在加仓金融股,最看好券商、地产,其次是银行。恒生投资董事及投资顾问服务主管梁君馡表示,降息之后,海外机构对A股一片唱多之声。尽管降息会压缩银行的利润,但会降低银行的坏账和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这是外资机构非常看重的,因此长线看好。
大类资产配置正向A股转移 场外资金争相入市
11月,上证综指上涨10.84%,创下23个月以来的月度涨幅新高,延续了最近7个月持续上涨的态势。业内人士指出,市场资金持续向A股转移以及大类资产配置向股市转移,是支撑A股持续走牛的直接原因,而对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乐观预期,将支撑市场情绪的持续亢奋。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短期来看,增量资金进场较快,股市行情的好转正吸引资金从房地产、债券、黄金等领域向股市转移。
实际上,国内房地产市场承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挫的拖累,黄金等大宗商品也难言起色。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现在正应当增加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重,减少黄金和房地产类投资品种的持有量。
“目前,企业盈利已经基本见底,未来将逐步回暖,而降息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显示了政府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坚定决心,市场利率将见顶下行。”林采宜说。
海富通基金指出,今年10月份以后社会资金在选择投资渠道上已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股市。一方面是因为整个实体经济低迷、理财产品的投资吸引力下降,造成社会资金缺乏更有效的投资路径;另一方面,这段时间股市出现赚钱效应,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市场的热情。
除此之外,融资的助推作用功不可没。在广证恒生策略研究部分析师张广文看来,这轮股市上涨的最大来源是融资交易。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30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首次突破7000亿元,时隔不到1个月,再次创出新高突破了8000亿元,与年初的3474亿元相比,不仅翻番有余,且增加的融资融券余额已达到过去四年增长的总和。
在汇丰晋信基金看来,未来在市场资金面、情绪面向好的情况下,成交量的持续高位将成为A股运行的“新常态”。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A股市场沪深两市成交金额总计超过7000亿元,A股再创天量成交。在天量成交的背后,是金融地产股的轮番上涨,大类资产配置正向A股市场转移,场外资金开始争相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