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加速推进的影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开始备受人们的关注。据了解,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将出,而且改革越晚压力越大,其具体事实情况如下。
笔者获悉,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已经箭在弦上。一位人社部人士对笔者表示,“调结构、不降收入”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改革越晚压力越大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是这份名为《老龄社会的养老金结构与制度整合》的课题报告负责人。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杨燕绥表示,报告测算的金额是由政府支付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费当年的发生额,主要包括现在列入财政预算中的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
如果现行退休金政策不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退休费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初始值设定为0.8,基于历史数据,报告对未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年支出总成本进行了测算,2010年约有2000亿元,2020年约7000亿元,2035年约为2.7万亿元。
根据该报告的测算图可以推算,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年支出总成本约为4000亿元。
杨燕绥表示,报告中测算的数字是财政当年支出额,并不包括事业单位员工视同工龄等转制成本。她认为,如果要求财政同期支付事业单位老人的退休金、中人的工龄补偿、新人的部分养老保险缴费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隐形债务将达几万亿元。
报告建议,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应尽早退出,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偿工龄”原则改革。
“调结构、不降收入“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将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同时建立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制度。
这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大方向。简单而言就是像企业一样,雇主缴费参加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建立个人账户,同时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建立职业年金。
按照现行费率,单位缴费为20%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8%入个人账户;职业年金最高缴费标准为16%,也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小,如果做到8%,单位和个人都要交纳4%。
机关事业单位虽然会统一进行改革,但实际上内部可以分为两大类:
公务员和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可以归为一类,他们的养老金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全额拨付;
另一类则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被纳入公益类的事业单位,如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作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只负担其职工的一部分养老金,其他的由单位自筹。
后一类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在杨燕绥看来,筹资责任是当前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高达用人单位20%的缴费责任,政府财政和用人单位应该如何分担?用人单位如何列支?因此加大的公共服务成本由谁承担?
上述人社部相关人士称,社会高估了公益类事业单位筹资难度,在他看来,这些单位虽然要承担20%的企业缴费,但一旦进入社保之后,他们也不需要再承担已退休人员的养老费用,单位的负担也会大幅减轻。
该人士称,“调结构、不降收入”是即将出台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基本原则。
改革之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工作人员的养老金绝对额不会下降,但比例会发生改变——基本养老金部分会和企业持平,减少的部分会有职业年金来补充。改革之前就退休的人员则是“老人老办法”,待遇不变。
笔者也了解到,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与只有少数企业职工有企业年金相比,参保的机关事业单位将全面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这位人士还称,人社部内部非常重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不仅要“并轨”,而且将之作为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的三大举措之一,其他两项为加大扩面征缴力度以及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之后将并入目前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大盘子”中统一运行,不会为他们另设制度。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因此分为“职工”和“居民”这两个独立运行的体系。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社会养老压力逐渐加重,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已箭在弦上,而且“调结构、不降收入”是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此外推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有利于减轻社会的养老压力。
笔者获悉,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已经箭在弦上。一位人社部人士对笔者表示,“调结构、不降收入”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改革越晚压力越大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是这份名为《老龄社会的养老金结构与制度整合》的课题报告负责人。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杨燕绥表示,报告测算的金额是由政府支付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费当年的发生额,主要包括现在列入财政预算中的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
如果现行退休金政策不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退休费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初始值设定为0.8,基于历史数据,报告对未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年支出总成本进行了测算,2010年约有2000亿元,2020年约7000亿元,2035年约为2.7万亿元。
根据该报告的测算图可以推算,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年支出总成本约为4000亿元。
杨燕绥表示,报告中测算的数字是财政当年支出额,并不包括事业单位员工视同工龄等转制成本。她认为,如果要求财政同期支付事业单位老人的退休金、中人的工龄补偿、新人的部分养老保险缴费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隐形债务将达几万亿元。
报告建议,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应尽早退出,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偿工龄”原则改革。
“调结构、不降收入“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将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同时建立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制度。
这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大方向。简单而言就是像企业一样,雇主缴费参加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建立个人账户,同时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建立职业年金。
按照现行费率,单位缴费为20%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8%入个人账户;职业年金最高缴费标准为16%,也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小,如果做到8%,单位和个人都要交纳4%。
机关事业单位虽然会统一进行改革,但实际上内部可以分为两大类:
公务员和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可以归为一类,他们的养老金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全额拨付;
另一类则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被纳入公益类的事业单位,如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作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只负担其职工的一部分养老金,其他的由单位自筹。
后一类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在杨燕绥看来,筹资责任是当前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高达用人单位20%的缴费责任,政府财政和用人单位应该如何分担?用人单位如何列支?因此加大的公共服务成本由谁承担?
上述人社部相关人士称,社会高估了公益类事业单位筹资难度,在他看来,这些单位虽然要承担20%的企业缴费,但一旦进入社保之后,他们也不需要再承担已退休人员的养老费用,单位的负担也会大幅减轻。
该人士称,“调结构、不降收入”是即将出台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基本原则。
改革之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工作人员的养老金绝对额不会下降,但比例会发生改变——基本养老金部分会和企业持平,减少的部分会有职业年金来补充。改革之前就退休的人员则是“老人老办法”,待遇不变。
笔者也了解到,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与只有少数企业职工有企业年金相比,参保的机关事业单位将全面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这位人士还称,人社部内部非常重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不仅要“并轨”,而且将之作为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的三大举措之一,其他两项为加大扩面征缴力度以及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之后将并入目前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大盘子”中统一运行,不会为他们另设制度。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因此分为“职工”和“居民”这两个独立运行的体系。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社会养老压力逐渐加重,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已箭在弦上,而且“调结构、不降收入”是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此外推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有利于减轻社会的养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