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限银行理财产品增多
“十一”过后,市场上投资期限三个月以下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明显减少,银行推出的多数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动辄半年、一年。且据普益财富数据统计,自年中以来,3个月以上产品占比始终保持在40%以上,且近期连续3个月呈现上升的态势,与年初相比涨幅达10个百分点。
“当时银行是为了吸储,才发行那么多的短期理财产品,现在"风头"过去,收益率高的当属中长期产品了。”市区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说。
从市区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列表上看到,中长期理财产品逐渐增多,像98天、182天甚至是364天的理财产品有不少,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在5%以上,如浦发银行在售的2014年第653期幸运日理财计划(社区银行专属)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98天,预期收益率为5.40%;2014年第646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364天,预期收益率为5.45%。又如建行在售的“乾元-特享型”2014年第42期理财产品,期限180天,预期年化收益率5.00%。
关注中长期产品锁定收益
据了解,近一段时间,由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比较充裕,市场利率逐渐回落,曾经红极一时的许多互联网“宝宝”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降到4.5%以下。
此外,一般情况下,每年第四季度是银行最“缺钱”的时候,比如企业发工资需要从银行拿出大笔资金;过年了,老百姓们都要取钱过年等;再加上银行年底考核,使得各类银行为了“揽储”推出各种高收益理财产品来吸引投资者,收益率一般在6%左右。理财师认为如果市民资金比较充裕,近几个月不需要用到它,那购买长期理财产品会比较适合,因为未来理财产品利率持续下降已是大概率之事,配置中长期理财产品,可以提前锁定高收益。
“以长补短”或成未来主流
为什么银行拉长理财产品投资期限?理财分析人士认为,这其中有三个原因,一是货币市场间宽松的资金流动性降低了银行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意愿。然而为了防止存款流失,银行拉长理财产品存续期,一方面可以借长期产品的收益优势留住客户,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客户的粘度;第三,前不久银监会下发“35号文”,在监管层的约束下,银行理财产品通过资金池实现期限错配与资金错配完成刚性兑付的运作方式受到抑制,因而部分转向发行长期理财产品。
业内人士预期,为规避月末存款偏离度的监管制约,银行不会再用增发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的方式吸储,而改为利用保本、预期收益率较高的偏长期理财产品来增强日均存款的稳定性,未来这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可能还会增加。
不少业内人士还表示,在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宽松的大背景下,未来产品收益可能会下行,在不考虑流动性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倾向于选择期限较长的产品来锁定收益。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投资期限三个月以下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明显减少。受此影响,投资者可以关注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锁定收益,“以长补短”或成未来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