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限逼近
今年8月8日付诸实施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成立的开放式基金,基金合同生效后,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二百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规模连续60个工作日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从8月8日至今,11月7日将正好是连续60个工作日到期。也就是说,如果7日前恰好符合上述规定的基金规模仍未突破5000万元,基金公司则必须上报解决方案。
对于转化、合并或清盘三种解决方式,业内人士预计基金公司将会根据品种对其进行选择,清盘或许多会出现在理财基金或货币基金中。
“监管部门对基金主动清盘抱着比较积极的态度,如果上报方案基本上几个工作日便可能得到批复。”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济安金信副总经理王群航认为,基金转换使用的较为普遍,但相关基金的业绩并不一定会因为转型而必定提高,投资者的质疑声已经开始出现。而与其他基金合并,由于托管银行、登记结算等方面的种种原因,过于复杂,尚未有基金公司敢于尝试。
大公司盛产“迷你”基金
通常,规模低于5000万的基金被业内称为“迷你基金”。
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市场中2000余只基金中共计166只管理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即达到市场惯称的“清盘”红线;而其中又有16只基金规模低于1000万元,更是名副其实的小微基金。
而从166只“迷你”基金的具体的情况来看,ETF基金、短期理财、货币基金等固定收益产品和QDII是规模较低的主要品种。而很明显的是,行业ETF、短期理财和QDII都曾被基金公司在某些阶段集中追捧,“应景”的阶段性创新或是行业出现大规模“迷你”基金的重要推手。
笔者还发现,资产规模排名靠前的大型公司盛产“迷你”基金,例如长盛基金的同瑞中证200等8只基金,银华基金的上证50等权重ETF等6只基金,大成基金的中证500深市ETF等5只基金,富国基金的7天理财宝等5只基金,国泰基金的中小板300成长ETF,广发基金的集鑫债券等5只基金,嘉实基金的中证中期国债ETF等4只基金在三季度末规模均低于5000万元。
清盘或成常态
“迷你”基金由来已久,而宁愿年年亏本也不愿掉面子清盘也是基金公司历来选择的对应之举。
但时过境迁,一些公司开始尝试主动清盘。先是今年8月汇添富主动清盘旗下的一只规模为1.34亿元的28天理财基金,后是本月1日工银瑞信发布公告将就清盘旗下的安心增利召开持有人大会。
据三季报数据,工银瑞信和汇添富基金公司的公募管理资产规模排名分别为第3位和第11位,而汇添富清盘的28天理财基金规模远在清盘红线之上。不论从“迷你”基金数量还是从持续营销的能力来看,两家公司均毫无压力,而其选择主动清盘却为业内开了先河。
业内的几位基金经理表示,管理这么小规模的基金除了要“时不时地为帮忙资金保留流动性”,还由于要遵循法律法规和契约规定的各种投资范围、类别、持仓比例等规定,想要“自如”地管理这些“迷你”规模基金难度很大,反而不能因为规模小而在业绩上更胜一筹。
据了解,一只1亿元规模的基金最多可以为公司带来150万元的管理费,但是定时公平的审计、信息披露和产品资金托管等相关费用却并不因基金规模而降低。
“随着基金产品由审批转为注册制,原本紧俏的基金壳资源不再难求,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会选择淘汰某些基金,清盘或将在未来成为常态化。”一位基金业人士如此预言。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大公司盛产“迷你”基金,不过,“迷你”基金清盘或成常态,而且,166只“迷你”基金将损失惨重。因此,广大投资者需谨慎投资迷你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