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加码非标资产配置
业内人士表示,险企资金越来越多地“流入”非标,成为《指引》出台的重要契机。“2013年以来,险企纷纷加大非标资产的配置力度,在有效提升资产的整体投资收益水平的同时也聚集了风险,对于这类资产,在现有的计量标准下,难以客观反映其总体质量,因而需要有新的风险评估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减值准备计提措施。”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资金运用余额87676.57亿元,较年初增长14.05%。
随着投资渠道的放开,无论是大型险企还是中小型险企,一直在调整投资策略,加码非标投资成为新趋势。
多位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通过增加高收益非标资产的配置力度,资产的整体投资收益水平明显提高。截至10月29日,4家上市险企的3季报全部披露。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国寿、平安、太保、新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75.53亿元、316.87亿元、89.6亿元、63.25亿元,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了16.3%、35.8%、10.9%、60.1%。业内人士分析,投资收益大幅增长成为其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险企下调权益类投资占比,加大非标资产配置将是未来行业“主流”。据了解,包括新华、国寿等大型险企在内,其非标资产占比也在逐步提高。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新华保险非标资产投资达到983.87亿元,其中仅2014年度就新增409.97亿元,其中包括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基础设施及不动产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此外,10月29日,中国人寿亦发布关联交易公告,公告显示,国寿股份、国寿集团与国寿财险拟通过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认购上海国际信托设立的信托计划项下的信托单位,总认购金额为人民币100亿元。
而中小型险企向非标资产投资的步伐也在稳步推进。据了解,由于监管机构放宽投连险账户的投向,不少险企的投连险资金已流向不动产等非标投资。
华宝证券的报告指出,目前已有来自弘康人寿、广大永明人寿和国华人寿的10款保险产品资金独立设立了投连险账户,用于转投非标准化资产,这些账户包括:弘康灵活配置、弘康平稳、弘康增利180、光大永明优选、光明财富稳定收益、光明财富智选、光明财富慧选、光大永明精选、国华人寿灵活型账户、国华稳健型账户。“中小型险企往往通过高现金价值产品来争取保费收入,为了弥补承保端的劣势,其往往选择增加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在没有充足的现金流支持的情况下,《指引》的出台,对这类险企带来的影响更大,无疑会倒逼其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同时选择更为合理的资金出口。”上述保险资管人士表示。
分类细则明确 注重量化指标
据了解,根据《指引》要求,保险公司需要进行风险分类的资产包括保险机构投资的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之外的资产。
《指引》显示,保险机构资产质量将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五种,其中,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三类的基本特征分别为“缺陷明显,损失较小”、“肯定损失,损失较大”和“基本损失”,统称为不良资产。
保监会表示,通过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可以揭示保险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资产质量;发现保险资金使用、管理、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为判断保险机构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充足提供参考。
据了解,《指引》涵盖了固定收益、权益以及不动产三类资产的分类标准,其中量化指标的提出增强了其可操作性。以不动产类资产为例,不动产的公允评估价值低于投资成本,不动产投资存在一定风险,预计损失程度在30%以内,为次级类;公允评估价值低于投资成本,不动产投资存在较大风险,预计损失程度在30%(含)-80%之间,为可疑类;公允评估价值低于投资成本,不动产投资肯定损失,预计损失程度在80%(含)以上,为损失类。
按照《指引》的要求,保险机构将建立由投资部门负责初分、合规及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复审和认定、董事会或其授权部门负责审批的工作机制。同时应建立资产损失准备金提取制度,参考保险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结果,及时提取包括减值准备在内的资产损失准备金。
“公司目前尚未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但已将材料报送相关部门,流程已经在走,相应的资产评估工作也会根据指引要求尽快展开。”上述保险资管人士表示。
据了解,保险机构应将资产风险分类制度和工作机制报送中国保监会备案,并每半年报送一次本公司资产分类情况。中国保监会将建立专门信息平台,鼓励保险机构进行风险信息共享。此前,有消息称,保险投资资产评估细则等监管政策也正在酝酿之中。
慧择提示:保险公司逐渐加码非标资产配置,保监会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强化。近日保险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指引下发,分类细则明确,注重量化指标,将进一步强化保险资产的风险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