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存钱不如存健康。确实,在我国开始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后,职工自己至少要负担30%左右的医疗费,商业医疗保险自然也就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今天我们关注的话题就是商业医疗保险何时走近老百姓?来到演播室参与讨论的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主任孙祁祥。
2001年,我国总保费收入超过了2000亿元,但商业医疗健康险的保费仅为60亿元,只占了3%左右。而在成熟的保险市场中,商业医疗保险一般要占到总保费收入的1/4到1/3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健康险眼下受到了各家寿险公司的高度重视。
日前,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在北京悄然召集了一次内部会议。上到公司老总,下到各分公司的代表,一起就发展健康险业务的公司决策激烈地进行着讨论。向来只作为寿险附加险的医疗险,一跃受到了公司上下的高度重视,健康险部总经理杨引根显然处于高度的兴奋中。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健康险部总经理杨引根:现在健康险是中国人寿的三大主业之一,人寿险、意外险,另一块就是健康险,三大主业,同时推进!
杨引根还介绍说,中国人寿在全国寿险市场上的份额是65%,分支机构遍布乡镇一级,健康险的保费仅为27亿元。他们测算,医改后全国商业医疗保险每年的市场空间至少有400亿元。为此,中国人寿将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积极开拓医疗保险市场。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健康险部总经理杨引根:无论是公司的观念意识上,还是采取具体的措施上,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前所未有的。
主持人:在过去医疗保险是作为人寿险附加险存在的,现在各大保险公司都把商业医疗保险作为一个主要险种来看待,为什么它现在会发展成一个重要险种,也会拥有这么大一个市场呢?
孙祁祥:现在我们很多的疾病,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甚至艾滋病等等这些病症越来越多。病多了医疗费用现在越来越高了,而同时又在进行医改。原先你有病可以到医院去看,即使你有许多高发病,到医院看好了,政府都给你管下来,而我们在医改的过程中,政府逐渐从这个领域里退出来,你必须自己掏腰包到医院去看病。如果没有商业医疗保险,很多人负担不起医疗费用,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消费者和老百姓对商业保险这么渴望、这么渴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持人: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开始非常重视医疗险,实际也就是由于国内老百姓对医疗险巨大的市场需要,就此本栏目记者在北京的几家大医院进行了调查。
36岁的女职工刘伟,2002年4月份在北京北大医院做了肾移植手术,手术费是8万元。遵照医嘱,她术后还必须长期按月服用7、8千元左右的抗排异药物,正赶上刘伟的单位在2002年6月份实行了基本医疗改革,算下来她现在的药费自己要负担30%。
女职工刘伟:一年服抗排异药物是10万块钱。自己就得花3万块钱,但我每月的工资才600块钱。
在因大病手术或正在住院治疗的病人中,负担不起自费部分医疗费用的情况还有许多。据了解,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人近160万,糖尿病患者约为3000万,心脑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而随着治疗手段的提高,医疗费用也在大幅增长。北京北大医院负责医疗保险工作的姚仲玲告诉记者,经过他们统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病人,个人负担医疗费的平均比例是32%,但像癌症的治疗费用,个人一般要负担一半左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疗保险办公室主任姚仲玲:个人承担的费用还是比较高,有些病人在承受上有一些困难。限制了他们的医疗水平保障。
姚仲玲说,2001年北大医院就有四、五十名病人的医疗费高于15万元。而15万元是目前基本医疗加上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所能报销的最高限额。也就是说,医改后只要是在15万元以上的医疗费,就全部需要自费。一些病人不得不停止治疗,还有的病人干脆从医院跑掉。
在医疗费的沉重压力下,许多人都开始意识到买商业保险的重要性。
患者:什么保险也没上过,挺后悔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乌日图:我国现在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叫基本医疗保险,就是国家要从过去承担的职工无限医疗责任,要改革成为承担有限的责任,也就是我们说的基本保障。国家的医疗保障只能是基本的。那么基本之外的需求,就留给了商业医疗保险的市场空间。
主持人:根据200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国内六个主要城市居民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有50.1%的受访者希望在基本的社会保险之外再购买一些商业保险,在这其中又有高达57.3%的比例的人是希望能够直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由此可见,商业医疗保险的市场还是非常大的,那么目前国内的商业医疗保险主要包括哪些品种?我国目前市场上能提供的商业医疗险种主要有哪些呢?
副播:商业健康险理论上分为四大类产品:医疗费用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疾病给付类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截止到2001年底,国内17家寿险公司推出的不同名称的医疗险种共计184个,但险种雷同、区别不大,主要集中在医疗费用保险中的短期住院医疗险上。
主持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一方面是老百姓对商业医疗保险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而另一方面,目前的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商业医疗保险品种偏少,而且很多的内容又是雷同,对这样的现象您怎么看?
孙祁祥: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需要条件,从我国的情况看:第一,我们整个保险业的发展历史非常短,80年才恢复保险业,在现在才20多年的时间;第二,商业保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险种,它需要很多的前提条件,比如它需要有定点医院,保险公司跟定点医院有一个非常紧密的关系,这个医院对它所接受的患者有非常清楚的病历记载,保险公司也需要有精算师和专业人才;第三,我们这些年来,虽然在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特别是医改。政府从1989年开始就已经推出了医改的一些试点,但真正的医改我们说见成效或者说真正的付诸实施是这几年的事情。从几个方面来看,对商业保险的需求或者这样一种提供,不可能是一夜之间出现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商业保险公司能够提供180多种险种已经不错了。还有一个大问题在哪儿呢?就是商业保险,尤其是商业医疗健康保险这一块儿。这个险种里反映出的信息不对称,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非常严重,因为什么呢?患者对他自己的情况非常熟悉,但是医院和保险公司不熟悉。如果在这方面没有非常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保险公司在推出这种险种以后,他不可能给消费者提供非常有利的保护,也不可能保护自己免受消费者道德风险和逆选择所带来的一些损失,所以保险公司必须建立起非常完善的风险防范手段之后,才能够大规模的推出险种。
主持人:前不久召开的首届“商业医疗保险论坛”上,政府部门、保险公司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对我国商业医疗险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国内保险公司一致认为,健康险发展缓慢,有着保险公司自身的很多原因。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健康险部总经理张剑敏:这几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风险管理人员、精算人员、电脑技术人员和专业营销人员都很缺。
欧洲知名的德国KTV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介绍说,在德国,健康险是分业经营的。专家指出: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由于健康险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国内目前把健康险作为寿险附属业务的模式,将极大地影响健康险的经营战略决策。中国保监会的陈文辉说,保监会正在制定《关于加快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但从大环境上来说,保监会在推动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上,力量还很单薄。
中国保监会人身监管部主任陈文辉:商业健康险能否顺利推进,与整个医疗制度的改革息息相关。那么我们现在从保监会的角度来讲,非常鼓励保险公司和医院之间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来逐渐解决这个问题。
据介绍,保险公司在医疗保险的数据收集、理赔调查和费用、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医院和医生的配合。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还有待于在机制和体制上的进一步转换。
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王羽:商业医疗保险也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卫生部门,我们将积极参与我们面临的这一重大课题。
主持人:就目前国内的商业医疗保险发展而言,我们发展的历史非常短,市场也不是很大。国外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就这一点而言,国内需要从他们那儿借鉴哪些经验呢?
孙祁祥:比如说有些人需要小额保险,有人需要高额保险,有人需要特殊病症的保险,有可能是需要全方位的保险。所以从国外来说,比如大的险种,他们仅仅从医疗保险来看就有基本医疗保险、综合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特种医疗费用保险,就最后一种来看,特种医疗费用保险还包括:牙医保险、眼科保险、处方药的保险,或者说其它的一些基本医疗保险不提供的保险。我的意思是,人们的需要不一样,你提供的险种也应该不一样。
主持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性化、针对性服务。
孙祁祥:第二我觉得可以借鉴的是多元化。多元化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对商业保险公司要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除此之外我觉得应该是多条腿走路。除了商业保险公司可以给消费者提供商业保险以外,现在还有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我们要处理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制度的关系,还要处理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综合健康保险公司和综合保险公司的关系。因为有一些综合保险公司也提供健康险,今后可能再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有专业的健康险公司出现,所以要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按照中国的国情以及我国将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还要发展长期护理保险,这可能对于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相适应的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所以应该把重点放在各大商业保险公司,可能在今后出现的健康险公司以及长期健康险的市场上。
主持人:今天我们关注的是商业医疗保险,在取消了公费医疗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也想为自己的健康买一份保险。那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商业医疗保险正值发展良机,而如何丰富险种、细化保单,提高专业化程度,真正为投保人“保险”就成为各保险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