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呈现“开局红”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8月份以来,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周平均预期收益率均保持在5.15%左右,从持续下滑的态势逐步企稳。分银行类型来看,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相对较高,依然保持在5.2%以上;其次为农村商业银行,平均预期收益率在5%附近;平均预期收益率垫底的是国有商业银行,自4月下旬起,国有银行发行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周平均预期收益率就低于5%,7月份起跌至4.7%附近,近期出现小幅反弹态势,正逐步缩小与其他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水平。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持续下滑,但月末效应、季末效益依然存在,一般上半月发售的理财产品平局预期收益率相对较低,但本月临近季末、又逢双节(中秋节、教师节)并迎“十一”,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应该会企稳回升。”工行某网点理财经理告诉媒体人。
其实从最近几周上海地区的理财产品统计数据来看,8月份理财产品“月末效应”已经显得异常强劲,集中体现在其发动时间比以往更早,并且具有较好的持续性。“这主要由于股市回暖对资金的分流,银行对资金的"时点性"需求性变强,以及9月集中中秋,月末,"十一"长假等多种理财"噱头",预计这一段时间里,理财产品无论在发行数量还是收益率方面都有相对较高的表现。”上述理财经理称。
重点关注三个月内产品
该理财经理认为今年九月份可以称之为理财产品“投资月”,“节日效应”和“季末效应”在九月起到双重叠加的效果,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投资期限在三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一方面投资者在年底资金需求可能较大,投资期在三个月以内的产品在年底前到期,理财资金可以及时恢复流动;另一方面,年底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相对较高,投资者可以运用手中的理财资金再搭一班"理财快车"。”
不过他同时提醒投资者,从货币市场资金量来看,未来仍将保持相对宽松状态,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回升的幅度可能较为有限,预期收益率超6%的非结构性高收益率产品占比不会大幅提升。“且此类产品依然会保持期限长、门槛高、产品规模小的特征,发行银行也可能多数为中小城商行或农村商业银行。由于此类高收益产品的限制较多,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能够成功购买到的概率较低,以目前的理财产品市场状况,投资者可能较为容易购买到的是预期收益率为5.5%左右的较高收益理财产品。”
对于目前手中有闲置资金的投资者,上述理财经理建议,除了关注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理财产品外,还可关注基金市场动态。稳健型投资者可关注分级基金的稳健份额,近期股市回暖,该类基金收益有望远超银行理财产品,且风险系数较低。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可以考虑配置部分股票基金或混合基金,或者直接参与股票市场投资。
季末效应或将提前
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设置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约束商业银行违规吸存、虚假增存行为,明确禁止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高息揽储、非法返利、理财产品等八种手段吸存倒存。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揽储将常态化,理财产品季末效应将继续弱化,本月理财产品收益或提前走高。
据媒体人了解,事实上,银行通过理财产品揽储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方面是发行保本类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计入存款;另一方面是对非保本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期限以及到期期限的设计,理财产品的募集期跨越月末或季末、产品到期日设计在月末或季末均可算作银行存款,这样既可以提高当月日均存款余额,又可以完成季末时点上的银行存贷比考核要求,因此每到季末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资金竞争就会较为激烈,这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月末、季末会走高的真正原因。
但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指标的出现将有效抑制银行在季末揽储“冲时点”的行为,未来银行揽储将常态化。“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保本类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有望上升且期限会拉长,这有利于增加银行存款规模的稳定性;为满足存款偏离度指标,平抑存款波动,季末到期的理财产品集中度将明显下降。”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分析。
短期来看,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指标打乱了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和到期的节奏,投资者期待的理财产品季末效应或将提前来临,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可能会在本周就提前走高,但鉴于资金面依然相对宽松,理财产品收益走高幅度将较为有限。具体分银行类型来看,一直以来揽储压力较大的都是城商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因此,受《通知》中规定影响较大的也应是这两类银行,殷燕敏建议投资者近期可积极关注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的预期高收益产品。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尽管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持续下滑,但月末效应、季末效益依然存在。“节日效应”和“季末效应”在九月起到双重叠加的效果,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投资期限在三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