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底全面铺开
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北京辖区内共有43家保险总公司、92家保险分公司、393家专业中介机构、111家外地专业中介在京分支机构和46家金融类兼业代理法人机构。针对机构多、类型广的特点,北京保监局发动各方力量开门搞清理,先后组织召开行业专题工作会12次,下发各类通知15个,集中组织辖内1800余家次机构部署,指导行业做好第一阶段清理整顿工作。
为了加强与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沟通,北京保监局利用平面媒体、官方网站、手机短信平台、QQ群等多种手段,搭建各主体间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分类指导、答疑解惑,累计接受电话和现场咨询3900余次。总体而言,大部分公司主动上报问题。通过第一阶段的摸底排查,集中反映了一些市场典型问题,如个别保险中介机构销售行为不规范、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内控管理薄弱等问题,清理整顿工作初显成效。
注销95家中介
2014年初,北京保监局确立“早谋划、早部署”的查处原则,依托清理整顿及非现场监管分析结果,开展不间断的现场检查。
首先,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打早打小。北京保监局综合运用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手段,针对行政审批、信访投诉中发现的市场问题,制订现场检查计划,结合清理整顿第一阶段反映的问题和风险,加大对保险中介市场的现场检查力度,特别是对于一些清理整顿工作开展走过场,问题查找不主动、不深入,投诉集中,业务指标异动明显,内控管理较差的机构,实施突击检查,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机构及其人员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其次,坚持监管联动,同查同处。在保险中介市场,保险公司处于核心位置,北京保监局强化了保险公司对中介机构的管控责任,与产险、寿险市场实现监管联动,坚持查中介必联查保险公司,查保险公司必联查中介机构,在打击中介环节的同时,追究保险公司应付的责任,狠抓中介市场行为监管。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北京保监局已经对47家保险机构开展了现场检查,采取行政处罚39项,注销95家中介机构。
管理分类分级
单纯查处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如何完善制度,通过制度约束将能彻底清理中介乱象。据介绍,北京保监局引入分类分级管理方式。
据介绍,北京保监局对兼业保险中介机构进行分类管理。针对兼业代理市场的突出问题,北京保监局强化保险公司管控责任,拟在北京地区试点开展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分类监管,重点针对一些业务规模较小的机构限制其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数量,实施“一对一”代理,强化保险公司的管控责任。
同时,监管部门也将对销售人员分级管理。在销售人员管理方面,北京保监局对销售资质实施分级管理,按照人身险产品的复杂程度和专业化要求,实施初、中、高三级认证管理,并建立行业销售人员“黑名单”制度,将被保险机构开除或解聘,或受监管部门行政处罚的销售人员记入“黑名单”,向行业和社会公开披露,加大销售人员的违规成本,促进销售队伍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层还通过简政放权来释放市场活力。积极简化行政事务手续,通过调整专业中介分支机构的设立流程与材料要求,简化高管人员任职审核、取消分支机构负责人任职考试等方式,提高监管工作效率。
中介服务标准化
由于中介机构众多、人员构成复杂,违规违规行为形式多样。例如,财务业务造假,有的保险中介机构帮助保险公司过单洗费用,偷漏税收;有的机构还利用返还手续费抢客户、抢业务,销售误导时有发生,很容易引发退保等群体性事件。面对庞大的市场主体,仅仅依靠监管力度显得力不从心,北京保监局发挥行业组织力量,统筹协调,以自律促进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北京中介行业协会制定并在北京地区实施保险专业代理、经纪和公估机构的《基本服务标准实施细则》,明确了细致、严格的服务标准与时限要求。此外,北京保监局还联合北京市金融局指导行业编写《保险中介服务手册》,系统介绍保险中介机构的功能及作用,宣传保险中介机构的功能和价值,向社会大众普及保险中介行业的相关知识。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由于保险中介的各类违规现象,保险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监管部门开始进一步清理整顿中介市场。目前,20万家兼业、专业中介已成为监管部门重点整顿的对象。近日,北京保监局表示,全面摸清市场情况,排查保险中介市场的经营风险,绝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