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看病难问题一直是居民关注的重点话题,为了缓解看病难问题,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其中就包括了预约挂号、自助缴费等。现在我国将试点公立医院医改。那么公立医院医改面临哪些问题呢?又有什么意义呢?
顶层设计打破信息孤岛
“真正的信息化实现时,去10家医院看病,不用带10本病历,凭借身份证输一个密码,就可以将信息全部调取出来。”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认为,医院搞信息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医疗数据的收集管理,“如不将其共享,仍是信息孤岛。”
目前国内医院都在热火朝天地推进信息化建设,但廖新波以“群雄崛起、各自为战”来概括当前的局面。首先,各医院采用的信息化系统五花八门,应用互不对接,信息无法流通。“广东曾有五家医院举办过预约挂号系统的开展仪式,但每家使用的都不相同。”
其次,目前医院主要将信息化手段用于替代技术含量低的重复性劳动,如查房、药品管理、数据录入、文献管理等。这种信息化程度仅限于单个医院内部,对患者而言意义不大。“患者需要的是治疗的连续性,在一家医院治疗过后去另外一家,前后信息要能连接上,不用重复检查。”
信息孤岛怎么破?廖新波认为,要从顶层设计来推进,打破藩篱,实现联通。
首先是观念上的统一。“上层要达成一致,以什么样的观念指导下面去开展。”廖新波指出,“不要再停留在讨论该不该信息化,而是关注怎么实现它,将各医院、各部门、各系统联系起来。”其次是政策上的统一。如何保障采集到的信息完整而准确,如何保障数据不可复制和修改,需要对统计进行立法,对分析建立标准,对运行采取监管。
“要看计生和卫生工作能不能融合起来。”廖新波强调,“部门之间不能单打独斗,要有全局观念。”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可知,廖新波认为,目前医疗信息化的程度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需从顶层设计着手,直面利益阻隔,打破由一家家医院构成的“信息孤岛”,让信息整合起来,用 “大数据”带动健康产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