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在2011年收购深圳发展银行后,提出了10年内“保险 、银行和资产管理”三分天下的愿景。没想到才过了3年,完成整合的平安银行净利润就首次超过了人寿保险,董事长马明哲所倡导的客户迁徙效应初见成效。除了平安银行自身净利差和净息差“双升”导致盈利增长超过33%外,平安趁寿险新业务内涵价值恢复高增长之际,主动按会计原则确认了高达76.08亿元的巨额资产减值,也是银行和寿险业务出现阶段性逆转的重要原因。去年同期,公司仅有10.52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减值幅度短短1年内翻了7倍。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总精算师姚波表示,巨额资产减值主要是平安长期持有的个别银行股满足了会计原则上浮亏的期限要求,集中在二季度释放,相信在释放了减值压力后,配合保险资金加大对固定收益的投资,有望在下半年对投资总收益和寿险净利润产生正面的影响。
“平安银行经历3年重整,各项业务正处于起飞期。集团有多达8000万的客户群同时在线上和线下进行迁徙,其中保险到银行的迁徙效应非常明显。而包括陆金所、平安信托在内的资产管理分部也在飞速增长;至于本业保险,也会在”国十条“的政策鼓励下稳步增长。”马明哲表示,三分天下的集团战略进展良好。基于寿险业务恢复增长、银行利润增长强劲,以及综合成本的意外改善,高盛、瑞银、汇丰和瑞信等四大投行同时给予平安的“买入”评级,目标价最高升至96港元。按照20日收市价65.35港元计算,潜在最大升幅高达47%。
中国平安轻装上阵
截至6月底,平安集团实现新业务价值增长16.7%至101.03亿元,其中寿险的规模保费和新业务价值均出现双位数字的按年增长,但寿险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0.5%,平安银行也因此历史上首次以98.82亿元的利润成为贡献最大的分部。在归属股东纯利增长19.3%的背景下,平安的中期股息却从去年同期的每股0.2元增长25%至每股0.25元。反映管理层预期下半年纯利增速会高于上半年。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解释说,寿险业务本身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渠道都增长良好,只是银保方面受制于收益率较低的产品组合按年下降了33.1%,有信心在下半年完善产品组合后恢复增长动力。寿险净利润下降的直接原因就是大规模资产减值。
对此,姚波解释76亿元的减值损失是一次性的会计影响,主要是因为个别银行股的持仓浮亏时间过长,已满足了计提标准,因应资本市场的变化,集团也主动增加了固定收益类投资。
据一名熟悉保险业的会计专业人士透露,对于权益类投资的资产减值,保险公司一般遵循单一股票亏损50%或超过12个月亏损的标准。他表示,以平安近年来披露的十大持股情况,此次大规模减值因是个别银行股浮亏已超过12个月。按照平安集团的数据,保险资金的投资组合中债券计划投资占比升幅最大,从去年同期的6.2%升至8.2%,而权益类投资则从9.8%降至8.8%。
广发证券研究员曹恒乾在投资专栏中分析,保险国十条鼓励保险公司通过债权计划投资养老甚至参与医疗投资,并直接参与国家重大基建项目;这会导致保险公司将占比10%-20%的定期存款和到期债券进行重新配置,投放更多资金到年收益范围在6%-8%左右的债权计划,进一步将险资的常态投资收益率提升至5.4%。
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透露,因预期未来3-5年内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降低,集团会考虑扩大海外投资的占比,除了委托基金和自营平台投资海外资本市场,还计划直接投资海外的公用事业和基建项目,具体标准是项目能产生充足现金流并提供稳定的收益。
去年,集团下属的平安信托已率先投资伦敦房地产项目,而目前集团投资海外的总金额为300亿元;陈德贤表示会在3-5年逐步扩大。
中国平安房地产风险可控
平安集团还对市场关心的房地产投资和贷款情况单独做了披露。
陈德贤表示,目前整个集团有831亿元保险资金属于房地产相关投资,占总资产不足7%,其中超过500亿元属于债权类的固定收益类投资,全部位于一线和二线城市,交易对手以年销售额150亿元以上和总资产超过100亿元的大中型开发商为主,并设有抵押担保,风险可控。今年上半年,平安信托成功兑付150亿元房地产信托,预计全年兑付370亿元。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则表示,该行成立了房地产金融事业部,执行全国名单制管理,房地产开发贷款占资产的比例只有18%。至于按揭贷款,他澄清平安银行并没有停做按揭贷款,只是投放的资源配置较少,但同时按揭利率也较市场水平低一些。邵平表示,平安银行会加大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力度,确保资产质量在净息差持续提升的同时保持稳定。上半年,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微升0.03个百分点至0.92%。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新业务价值增长,但寿险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0.5%。此外,中国平安轻装上阵,将扩大海外投资占比,而地产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