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险行业的逐渐成熟,很多保险公司选择通过转让股权来谋求发展。近日,据报道,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大股东彻底退出,备受人们的关注。
第三大股东将持有的10.99%股权(1.94亿股股份)分别转让给长城人寿的另外两个股东:北京华融综合投资公司(下称“华融投资”)和北京金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金昊房地产”)。
转让后,华融投资持有长城人寿3.4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19.64%,成为长城人寿第一大股东。来自华融投资总经济师、董事、副总经理的董利平,也因此由长城人寿总经理升任董事长。
而金昊房地产增持长城人寿股份至3.27亿股,占总股本的18.47%,成为第二大股东;原来与华融投资持有相同比例(17.64%)的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落为第三大股东。北京庆云洲际科技公司则不再持有长城人寿股份。
除董利平外,长城人寿高管还有大变动。保监会近日批复,长城人寿总经理一职由王巍担任,王此前任长城人寿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及监事会主席。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等职位也有变化:贺志华出任副总经理,而原风险合规部负责人梅凤玲则升任至总经理助理。
房地产类股东占比超70%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庆云洲际科技公司2013年才成为长城人寿股东。笔者获悉,当时长城人寿是以每股人民币1.8 元向该科技公司发行,股本溢价1.56亿元。
而这家科技公司所得的10.99%股权,是由长城人寿原12家股东每家稀释减少0.1%-2.18%不等股权比例让出。一年后,这10.99%股权又由两大股东,华融投资与金昊房地产购回。实际的结果是,股权进一步集中在前三大股东手中。
新股东庆云洲际科技公司退出后,两大主业为地产的股东接盘,笔者梳理后发现,长城人寿看似股东分散,有12个,但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股东有8家,股权占比共计超过70%。
这家成立已经9年的寿险公司,注册资本金17.7亿元,截至2013年末总资产为162.6亿,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9%,2012年为102%。
目前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8月,长城人寿前5大股东分别为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融综合投资公司、北京庆云洲际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华信元喜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金宸星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华融综合投资公司成立于1992年,系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直属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公司之一。公司以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和城市商务功能街区建设为主业,同时涉足金融保险、经营性物业、物业管理、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等六大产业领域。
在今年6月底收入排名中,长城人寿以原保费收入13.5亿排名中资寿险公司第29位,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10.4亿,规模保费共计约24亿元。排名均在后半段。
从渠道而言,长城人寿主要依靠银保渠道,2013年原保费收入共计27亿元,近60%来自银行代理,代理人和中介渠道收入较2012年略有上升,但直销收入在下降。
不仅长城人寿,房地产类企业接盘中小型寿险公司的案例正在上升。例如近期弘康人寿股东之一江苏城中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转让占总股本12%的6000万股股份,而接盘者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广西开源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偿付能力吃紧
长城人寿的偿付能力持续吃紧,主要体现在从2011年起每年股东增资、连续发行次级债甚至可能涉及投资性房地产估值等方面。
据笔者梳理,从2011年到2013年,长城人寿每年分别增资1.5亿、1389万、1.9亿。2013年增资时,原有12家股东并没有出资,而是以稀释减少了共计10.99%股权比例引入新股东。同时2009年定向发行10 年期可赎回次级债定期债2.27亿,2013年底再发行1.53亿10 年期次级定期债。
尽管如此,长城人寿2013年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9%,刚过保监会偿付能力的II类监管标准,而2012年的偿付能力则仅为102%。
2012年以前,长城人寿年报中资产表里并不涉及投资性房地产,2012年该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科目(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一栏为9036万,2013年将依公允价值法估值的3261.2万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即共计1.23亿。
依据年报记录,2013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债权损失508万,基金损失884万,而投资性房地产收益3261.2万,公允价值变动共计收益1870万。
今年6月,保监会开始对保险公司报送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逐项审核,清查保险公司通过“操控”房地产估值利润来提高其偿付能力。而偿付能力,是监管审批新业务、许可新设分支机构等行政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房地产一旦进入下行通道,这些虚增的泡沫风险就会暴露。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长城人寿第三方股东彻底退出,地产系股东成功接收,其中,房地产类股东占比超70%。然而,长城人寿的偿付能力却持续吃紧,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长城人寿需要转变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