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误区要扫除
“我明明买的是全险,为什么车子出了事故保险不赔”“理财师告诉我,这几年保险分红好少,还不如买黄金涨得快赚得多,我要退保”“朋友说保险都是骗人的,掏的钱和保障差不多”。这是大家经常能听到的关于保险的一些说法。这些常见的保险认知误区,一些来源于自己的道听途说,一些则来源于人们的理解偏差。
目前,消费者学习保险知识的途径有限,新闻报道成为保险知识普及的一个重要方式。不过,很多保险诉讼的报道,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是,“保险索赔很难,想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一些保险纠纷,媒体在报道时也会出现理解偏差,从而导致消费者陷入认知误区。
例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今年针对一则有关分红险的报道点评指出,该报道将分红年金保险与银行定期存款收益进行比较,显然混淆了概念。同时,报道将被保险人40年后领取满期金误认为投保人领取 (届时将达110岁),属于曲解保险条款。所以,该报道在没有听取保险公司的意见就得出“理财产品“变”保险,受益等到110岁”的结论,有些偏颇。
这种理解偏差造成的保险认知误区除了在亲朋间传播,更在各大网站论坛发酵,造成不少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更加迷糊。
知识学习不可少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保险消费者,学习掌握一定的保险知识十分必要。那么,到底要学习哪些方面的保险知识呢?在小保看来,以下四部分知识必不可少。
一是保险基础知识。公众常有类似“保险存了两年取出来,连本儿都不够了”的抱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消费者保险知识匮乏。掌握一定保险消费知识,是消费者进行科学消费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保险与风险的基础知识,如保险的含义、作用、种类、与风险的关系、风险防范管理等,也包括保险合同基本术语,如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费、保险金、保险期限、保险责任、现金价值等订立保险合同、理解保险条款、进行保险索赔必备的基础保险消费知识。
二是保险消费技能。主要是通过对不同保险产品和服务基本信息、保障功能、适用对象、风险情况等的学习,建立辨别、分析和评价保险产品的能力、判断产品与自身需求契合度的能力,以便消费者做出明智决定,避免被误导、欺骗。
三是消费者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这方面主要是学习与保险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了解保险消费者较核心的基本权利,以及通过什么合法途径、采取哪些方式可以获得救济,为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做好知识储备,以便在权利受到侵害时,以正当手段保护自己。
四是科学保险消费观念与行为。主要是通过学习,对自身家庭财务规划进行系统思考,提升规划自身保险需求和投入的能力。
正当途径要牢记
金融危机之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反思和改革的核心内容,消费者教育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保险消费者教育纳入工作内容,各级保险监管部门、行业组织、保险企业、媒体、消费者协会等社会有关各界都在积极开展消费者教育行动。
以保监系统为例,保监会在全国设立了 “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各级保监部门官方网站均开辟了保险消费者教育专栏,并通过官方微博、与媒体合办宣传专栏、印发保险知识教育读本、发布消费警示和典型案例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保险消费者教育活动。
对于保险消费者来说,最好的学习途径是阅读各级保监部门、行业协会提供的知识文章,也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保险书籍,或者向保险机构的人士进行咨询。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购买保险时消费者一定要具备保险基础知识、保险消费技能、维权意识和维权等能力。当然,消费者要通过合法的渠道来进行购买保险,在网上购买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