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国资整合再进一步
5月29日,安信农险34.34%的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挂牌价为2.24亿元。转让方为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安信农保第一大股东,持有8809.34万股股份, 占总股本的17.62%;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8357.58万股,占总股本的16.72%。在转让完成后,上述两家公司将出清所拥有的安信农险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转让设定了 “须在全国超过10个省级地区具有农险经营资格且2013年度农险业务规模超过5亿元、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等相关规定。
彼时,即有消息称,受让方或为中国太保。
“目前可以看到,上海的基本思路是设立以浦发银行、国泰君安、太平洋保险为主的三个金控平台,分别为以银行、证券、保险为核心的金控平台。这个形式相当于是把原来上海国际集团一个大的金融控股平台,变成三个金融控股平台。”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政府与公共咨询事业部总经理谭志国此前告诉早报记者。
此前的6月12日和6月13日上午,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分别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国际集团、太平洋保险集团等公司,调研上海市金融国资国企改革。
据解放日报报道,韩正在调研时说,上海国资改革、金融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期,许多重大改革举措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
目前,上海以上海国际集团和上海国盛集团为两大国资流动平台,在完成经营性资产梳理后,启动了一批整合项目。
具体而言,上海国际集团已经完成了:浦发银行收购上海信托股权,国泰君安收购上海证券,受让华安基金股权进入审批程序,大众保险股权转让美国史带公司。而国盛集团则完成了蔬菜集团与光明食品集团联合重组,长江计算机的重组已经进入资产评估程序,建材集团重组也在积极推进中。
太保补足农险短板
安信农保成立于2004年9月15日,截至2014年3月31日,总资产为161203.47万元,净资产为63153万元。
上述中国太保公告称,本次交易完成后,通过资源优势和协同效应,有利于提升太保产险在农险领域专业化经营能力。
太保财险2013年报显示,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商业保险险种分别是机动车辆保险、企财险、责任险、意外险和货运险。
太保产险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宗敏此前在中国太保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13年行业整体盈利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业保险,但太保产险受制于政策限制农险业务方才起步,并未分享到其贡献。
也由此,在受让安信农保股权后,太平财险将补足农险短板。
上海金融国资改革思路渐渐清晰
据媒体7月6日报道,上海市金融国资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安信农保等资产原来沉淀在国际集团,业务有特色但受限于资本、规模,发展受阻。如果由中国太保控股,就实现了封闭资产向资产证券化的转变,可以在上市公司这个平台上调动更多资源,加速做强做大。
新华社当天评论称,一幕波澜壮阔的金融国资改革大戏正在上海徐徐拉开帷幕,令市场目不暇接。而资本“大腾挪”背后,上海新一轮金融国资改革思路渐渐清晰——通过政府“管少管精管资本”之退,以求实现金融国企“做优做强做专业”之进。
资料显示,上海是全国金融国资重镇。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属金融企业资产总额6.28万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3600亿元,利润总额992亿元,居全国前列。浦发银行、中国太保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海通证券、国泰君安持续位列全国券商前三。但上海本土金融国企总体上距离行业“领头羊”尚有一步之遥,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相称。
新华社援引上海市金融党委书记孔庆伟的观点认为,从企业层面推进国资改革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从战略高度进一步优化国资布局。此前上海1800多亿元的金融国资权益分散在14家市属金融企业,分散持股、交叉持股普遍,牌照多但大而不强;另一方面,国有资本不集中,市朝、专业化、融合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上海金融国资近一半由上海国际集团持股,除了银证保主流企业,还包括典当、租赁、房产等,功能发挥不充分。
上海新一轮金融国资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通过“清壳+转型”,着力将上海国际集团打造成全国首批专门从事国资运营的流动平台、收益平台和控制平台公司。目前,上海国际正在从直接经营企业向宏观管理的国有出资人角色转变,从金融向产融结合转变。
孔庆伟表示,“上海此轮金融国资改革,将通过从管资产到管资本、从管金融到产融结合、从重投入到重投入收益这三大转变,在国资国企改革的大局中率先闯出一片新天地。”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中国太保控股子公司太保产险将以2.24亿元受让安信农保1.72亿股。这对于太保产险在农险领域专业化经营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同时也增加了中国太保在安信农保的持有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