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南方日报、融宜宝主办的中国金融业创新论坛月度沙龙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表示,P2P在2005年左右从英国和美国产生,于2007年前后引入我国。虽然国外的P2P发展比我国早两三年,但是我国现在的P2P规模已远超英美,只是情况非常复杂,可谓良莠不齐。
在连续遭遇几个负面消息的P2P行业,本周终于迎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平安集团旗下的P2P平台“陆金所”有望被平安分拆上市。尽管中国平安与“陆金所”人士对此事均三缄其口,但此前平安及陆金所高管已在不同场合表达此方面意图,而无论从中国平安市值,还是陆金所战略规划来看,平安集团与陆金所在此方面的动力可谓充足。成立不到三年,“陆金所”已成为P2P领域的佼佼者,美国最大的P2P研究机构LendAcademy的创始人JasonJones认为,“陆金所”的P2P线上交易服务位列全球三甲。然而放眼国内的P2P行业,笼罩在其上空的雾霾似乎仍未散去。
国外运行的P2P对接了征信系统和大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比较容易在线上解决问题。但是在我国由于征信系统不完善,造成P2P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
从自律组织的角度来讲,国外有类似组织。英国主要靠几家大型P2P公司成立了自律协会。
在国外,P2P的资金不存在资金池问题,而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得以实现。第三方支付可以是银行,或者是政府批准的支付平台,进行清结算和支付。而在国内,P2P平台自身形成了资金池,把自身的资金和两端客户的资金混在一起,难免出现暗箱操作行为,这在国外是绝对禁止的,而且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指出,P2P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市场空间,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供需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未来随着金融服务门槛不断降低,金融供给将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供需逐渐平衡的情况下,P2P行业面临考验。
P2P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降低成本使得投入更方便,二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控制风险。如果有这样的能力,就会有独特的市场空间。目前P2P的信息成本是可以降低的,但核心绕不过一个问题:在中国没有机构甄别风险,仅仅凭信息平台,难以保证收益的获取。
慧择提示:通过上面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的P2P基本属于“三无”:没有准入门槛,没有运行规则,没有外部监管。如果不加紧出台相关的条款,就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