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近年来保险电销业务发展日益蓬勃,但引发的消费投诉也随之日益增多,未经授权先行扣款、电话销售内容与实际保障有出入等是险企遭受诟病最集中的问题。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案例
经常遭遇保险电销的李小姐告诉媒体,有一次一家保险公司打电话给她,称正举办一个回馈活动,免费向她赠送一份意外险。李小姐接受了这份意外险后,该公司就以周年酬宾,回馈老客户等由头多次打电话给她,向她推荐保险产品,干扰了其正常工作生活。
媒体近期接到多位读者反映,称经常接到保险公司的电销电话,且这些电话常常是在工作或午休时间打入,让人不堪其扰。
与代理人和银保渠道相比,电销成本较低,因此,
媒体近日走访了多家保险公司,发现各公司都有一套完整的电销流程,一般来说,销售保险流程违规的情况较为少见。但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不排除个别营销员为提高业绩,在电销话术上动脑筋,如故意夸大收益或者不交代可能的损失等,这些通常会为今后的纠纷埋下伏笔。不少市民还担心自己的信息会泄露。
在接到电销电话的时候,市民应该紧盯自己的核心保障需求,仔细核实产品的实际保障,再决定是否投保。
注意一 未决定购买不要用含糊词语表态
有些市民在接到电销电话时的模糊表态很可能会被保险公司视为同意投保。
通常来说,保险公司在通过电话渠道确认消费者有购买意向后,还必须向其寄出书面保单,消费者在保单上签字并寄回保险公司后,保险公司才有权扣除保费。
但媒体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确实有保险公司采取先扣款,再寄保险合同的方式。
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郭颂平教授表示,险企未经许可直接扣款的情况目前较为少见,更多的是市民本身就很犹豫,加上营销人员的诱导,如告知优惠仅限这两天,以后就没有了,这种情况下,很多市民会出现动摇,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电销人员。郭颂平提醒市民,当尚未决定购买保险时,不要在电话中随便表态,特别不要使用“嗯”,“好”,“不错”等模糊的词语,也不要透露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可以记下工作人员联系方式以后再详细电话咨询。
注意二 当心话术陷阱 多打电话核实求证
媒体在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对电销反映最多的是实际诉求和电话介绍的内容不一致。如一款返还型保险,销售人员的介绍重点可能会放在返还功能上,可能会告知客户这类产品到期返还本金,没有任何损失,跟银行存款差不多。但实际上,银行存款可随存随取,而保险如果提前退保就要承担损失,而且保障期内出险后也不再返还本金。
有些营销人员为说服消费者投保,可能故意隐瞒免责信息,或者对客户的权益和公司的责任交代比较模糊,不交代犹豫期和退保损失等内容。郭颂平表示,营销员通常会先讲对消费者有利的部分,从而引导其购买。这时市民一定要稳住阵脚,明确自己的核心投保诉求,不要被销售人员提供的其他优惠所迷惑。
她表示,市民不用急于在一次电话沟通中完成投保,可以多次电话联系,详细询问,明确产品保障后再决定是否投保。
注意三 有意购买时重点留意销售确认环节
中美大都会人寿的电话销售部经理李亚明认为,市民在处理保险电销时,最后的销售确认环节非常重要。
在这一环节,销售人员一定会用非常明确的语言告诉你产品的保障范围,保险公司的责任,投保人的利益,免责部分。李亚明表示,市民如有投保意愿,在这个环节就要打起精神,因为这涉及最实际最核心的问题。“这个过程都是标准化流程,而且工作人员不能对条款加以阐述和发挥。”
重要提示
李亚明告诉媒体,如果市民投保后感觉不满意也不用慌张,从签订保单那天起,投保人有10天的犹豫期,这期间可直接拨打公司电话退保,保险公司会通过银行将保费返还,消费者的资金不会受到损失,而且全过程都由保险公司完成,不会耽误消费者的时间。
慧择提示:通过上面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少人经常接到推销保险的电话,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会不会泄露,还反映有些电话销售内容与实际保障有出入。在接到这种电话的时候,消费者应多留心,当心话术陷阱,多打电话核实求证,盯紧自己的核心保障需求,避免买错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