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宝类产品的推出,快速成为横扫互联网理财的“吸金王”。然而,自今年春节以后,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开始下降后至今都没有反弹,不少投资者也重回银行“怀抱”。
最近,一直做投资理财的市民吴先生发现,他投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再也没有当初刚刚上线时那么高诱人收益了,他准备另辟蹊径。
理财专家分析称,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下滑回归常态,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另外,投资者还可以锁定银行的一些高收益理财产品,考虑年化收益率6%以上、期限半年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
现象“宝宝”收益率跌破5%
“又下滑了,看来真得想想其他的理财渠道。”上个星期,看到自己购买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一路“跌跌”不休,市民毛先生有些吃不消了,想着再重新定制理财计划。
自上线以来风头强劲的“宝宝”们,为零散资金寻找到收益,因其灵活性强,且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让不少投资者将手里的闲钱转入各种各样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中,但近期“宝宝”们不给力,让不少投资者大呼失望。
有数据显示,去年6月底至今年春节之前,余额宝的收益率曾一度突破7%。然而最近,余额宝7日年收益率已经“破5”。而微信“理财通”挂钩的四款货币基金均跌破5%,苏宁的“零钱宝”及新浪的“汇添富现金宝”的收益率也均在5%以下。
业内人士认为,“宝宝”们的收益率下滑或与近期市场资金宽松有关。2013年,由于资金面紧张等原因,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曾一度保持在6%左右,甚至部分理财产品高达7%,但今年以来,市场上资金相对宽松,银行也不用再高息揽储,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也是必然,合理的收益率应该在4%左右。
与此同时,银行的一些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却达到5.68%,逆袭互联网金融。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表示,现在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热情已经降低。
调查投资者转投银行怀抱
对于“宝宝”们的收益下跌,媒体这几日在多家银行走访了解到,为了拉拢客户,各家银行也是使出浑身解数,调高自家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收益率普遍在5.5%左右,不少投资者也重回银行“怀抱”。
在一家银行的营业厅内,刚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张先生对媒体说:“互联网理财也让我小赚了一把,它的灵活性我最喜欢。所以每到发工资时就会把部分钱转到余额宝和理财通账户里,也是互联网理财让我开始关注理财领域的。”他说,自从有收益后,他就在互联网理财产品中腾挪资金。但现在的情势有些变化,他发现账户中多个货币基金的收益率都跌破了5%,让人hold不住了,就开始关注银行的一些理财产品,只要比互联网产品收益高,他就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采访中,不少爱投资的市民表示,投资市场是开放的,哪家的收益高当然就会投哪家。资金安全保障是大家考虑最多的,有投资者表示,对于保守一些的投资爱好者而言,倾向于银行,感觉更有保障。
一家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乐呵呵地说,这一段时间,能明显感觉到市民投入银行理财的资金回升。自从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以来,现在他一天光接待咨询理财产品的市民就有十几个。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知道,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开始下降后至今都没有反弹,不少投资者也重回银行“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