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险企纷纷抢食养老地产,并不是拿地、建设养老社区这么简单,各险企要真正在养老地产的沃土上实现收益,占据一席之地,还需要在后期提供和完善一系列的养老服务。
尽管险资对养老地产的计划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但实际投资额仅为零头。保监会官员在去年年底
的一次公开论坛上透露,截至去年10月末,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实际投资额仅为50亿元。
梳理去年10月以来的投资动向,险资对养老地产的投入依然是计划投资额高企,实际投资额增长不多。诸多业内人士称,这是因为保险企业投资养老地产还处于探索阶段。险资投资养老地产必须长期持有并运营,这对其资金管理能力、产品设计和管理能力提出了考验。
陈东升认为,养老社区绝对不是暴利产业,是一个很低回报、很长周期的商业模式。他介绍,养老社区从拿地、建造到推向市场,大概是8到10年的周期,这个周期里是不赚钱的。但未来产业成熟后,会给保险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但不是暴利,而类似于固定收益;平均下来,5.2%的收益是可以接受的。
目前,泰康、合众的养老社区均有两种销售模式,即直接缴纳月租和购买保险产品。泰康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最低的门槛是年交20万元,交10年,总保费200万元,等到70岁入住社区时,账户上积累的保险资金用来支付社区服务费。
合众则将目标客户定位为中产阶层。客户通过购买“合众优年生活实物养老保障计划”,提前锁定未来入住“合众优年养老社区”的权利。最低的一种选择是每年缴费2.9万元,缴纳10年,70岁入住,可居住10年。
“养老地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规模没起来的话,投入高,而影响力弱。”在华泰保险集团副总经理杨平看来,险资投资养老地产最大的挑战不是拿地、养老社区建设,而是后期一系列养老服务的提供和完善。
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同样认为,相较于钢筋混凝土的建设,专业医护团队的培育更加重要。“长期看护”和“专业照护”是切入养老市场的更好端口。第一步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步谋求与医疗护理行业的深入合作,软硬兼施,保险机构才能真正分得养老市场的一杯羹。
泰康人寿相关负责人强调,泰康的养老社区强调“医养结合”,计划在养老社区配套老年康复医院,在重点城市开设高端门诊和健康管理中心,并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医院、医疗研究机构等展开深度合作,提升泰康医疗体系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
慧择提示:养老地产整合了医疗、护理、教育、社区管理等各类资源的立体服务,险企不仅仅需要在建设养老社区方面下工夫,还需要把投资重点放在养老服务的提供和完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