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北京信托拥有专业化的投资团队和雄厚的投资实力,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投资北京信托产品就绝无风险。因为任何投资行为都带有风险性,北京信托投资也不例外。就拿北京信托来说,投资北京信托可能会面临以下三种风险的威胁。
CPI飞涨、投资亏损,理财危机如何用保险来抵御!
北京信托风险一:刚性兑付
表面看应该是,但是这一风险应该还不足为虑。因为实际上,从房地产北京信托风险发生到投资者本金受损之间有几道防火墙:其一是融资企业无法偿还资金;其二是房地产接盘基金对于打折低价的房地产项目没有兴趣;其三是市场对于大幅打折后低价出售的土地和房产没有购买意愿;其四是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及其股东无力偿还投资者损失。从目前的情况看,至少房地产市场的购买基础还在,因此即使发生单体风险,也是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化解的,风险还在第一道防火墙——个别融资企业到期出现资金兑付困难而被迫转让项目,还到不了甚至依靠市场拍卖抵押物偿还投资者资金的地步。因此至少到目前,即使不考虑房地产市场回暖,距离真正发生房地产信托系统性风险尚有一段距离。所以,房地产信托并不是北京信托行业最大的风险。但是,目前在房地产信托领域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反倒更令人忧虑。
首先是集中兑付期到来所引发的深层忧虑。这一方面是因为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近年来对于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发行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刚性兑付的要求使得大规模发行的产品集中在某一时点兑付,一旦在集中兑付的时点原来大规模投资的领域市场情况发生不良变化,风险无法缓释。因此刚性兑付是目前北京信托面临的一大风险。
实际上,监管部门对北京信托产品刚性兑付的要求也是出于无奈。因为中国并没有北京信托业法,北京信托关系中各方权责利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因此在产生纠纷时很难断定。在没有业法、各方责权利的界定并不清晰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强调风险自负,则很容易因为受托机构权利的膨胀而损害受益人,甚至损害整个行业的发展。
北京信托风险二:北京信托产品流动性
股票市场的涨涨跌跌在人们的眼里已经很寻常,基金的亏损也不再是什么特别引人关注的新闻。但是为什么北京信托产品还没有出现兑付风险就已经有这么多媒体在关注这一领域的风险?同样是风险自担的北京信托产品兑付一旦出现风险,与股票、基金的亏损对于投资者有什么不同?引发的社会问题又有什么不同?
很明显的一点是,投资者投资股票或基金,根据情况可以随时卖出或赎回,从而终止亏损减少损失。但北京信托产品的流动性较差,在北京信托成立之后,投资者在产品结束前基本无法退出,也没有渠道通过转让等方式分散风险。所以北京信托一旦发生亏损,所有的损失就是投资者的损失,投资者自身的决定权很低。从这里看,北京信托产品流动性问题是一个潜在的巨大风险。目前关注如何防范房地产信托风险,守住北京信托的风险底线,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北京信托流动性的问题。
金融本身就是管理风险的,有风险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从制度设计和安排上转移、释放和化解风险。因此对于目前的北京信托行业,建立行业风险转移、释放和化解机制应该是行业风险控制中的最大课题。中国信托业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需要的不仅是打开业务领域的空间,同时还需要有风险监控、缓冲、化解、缓释等相适应的制度安排。目前,许多公司开始尝试信托产品的基金化运作,这一方式应该可以缓解信托产品刚性兑付要求的压力。此外,在北京信托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转移等方面,仍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或创新,如此才能守住风险底线。
北京信托风险二:行业文化
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对于房地产信托的关注度异常高,监管部门对此也格外重视,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并没有改变,整个信托行业中房地产信托成为最大的风险点。但在此情况下,竟然有名义上与房地产无关但本质上仍然投资于房地产的所谓“马甲信托产品”出现,这种产品希望以此方式绕过监管。这一现象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信托的一大特点就是灵活,从监管的角度看,灵活同时也意味着方法更多、更难控制。也许各家信托公司的情况不同、对房地产市场情况的判断不同、项目的资质也不同,但无论如何,蒙蔽投资者和监管者的“马甲信托”的出现,也是信托这个以灵活为特点的行业的一大隐患,暴露出了信托行业文化中短视、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风险的一面。短视的行业文化加上灵活的行业特征,足以为这个行业埋下巨大的隐患。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点或许比房地产信托风险本身更可怕。
可见投资北京信托总共有三大风险,即刚性兑付、信托产品流动性和行业文化。那么该如何在投资北京信托时既获得收益,有减少信托投资风险呢?投资理财保险就是最好的途径。
慧择提示:在信托风险存在的情况下,北京信托很有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理想效益。所以您在关注北京信托怎么样的同时勿忘投资信托的风险性,在构建投资理财方案时搭配一份合适的保险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保障,而且可以最大程度上分散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