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热销,让初尝甜头的中小险企们对互联网的热情不减。因此这种选择为保险行业格局带来的改变正在加速显现。
触网成热潮小险企“逆袭”
刚刚过去的2013年也许可以被视为国内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元年。大批国内保险公司纷纷触网,去年“双11”和“双12”期间,国华人寿、生命人寿和珠江人寿都曾推出过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的万能险产品,而这些以高收益为卖点的产品也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馈。去年双十一当天,淘宝保险频道中,生命人寿e理财万能保险7小时46分08秒销售就突破1亿,刷新了万能险在电商平台上实现1亿销量的新速度。此后,国华人寿华瑞2号也在当天12点冲过3.18亿。11月26日,华夏人寿明星保险理财产品摇钱树两全保险(万能型,A款)以7.1%的预期综合年化高收益,限时在淘宝网“聚划算”促销,产品上线10分钟内已突破600万元,短短4小时内销售额便突破2000万元。
险企对互联网的争夺一发不可收拾,而这一变化对保险行业的颠覆也迅速体现在了保费成绩单中,排名格局已经悄然生变。根据保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2013年寿险保费收入的统计口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2013年5月开始,保监会在往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之外,新增“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两个统计指标。
根据新会计准则,“原保险保费收入”已不再是寿险行业及公司所有业务收入的笼统概括,而是指传统险及通过保障风险测试的分红险及万能险的保费收入部分。通常来说,分红险能被计入保费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万能险,而在2013年火热的网销渠道销售的短期万能险产品,能被视为保费收入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以保监会公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数据计算,2013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过100亿元的公司仅有12家。但统计口径的新变化下,寿险公司2013年的真实市场地位显露了出来。媒体人初步统计发现,考虑到“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和“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两项指标后,一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功实现了“逆袭”。以“原保险保费”收入计,2013年原保费收入仅1.16亿元的正德人寿无疑是一家小公司,然而其“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一项却高达114亿元,俨然已跻身中型公司之列。此外,2013年华夏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仅为37.6亿元,相比2012年的原保险保费58.7亿元甚至是下滑的;但因乘上了互联网东风,华夏人寿2013年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一项竟然高达331.9亿元,按 “规模保费”计算,2013年华夏人寿足以排进行业前10名。
经营风格分化市场排名生变
事实上,若以“规模保费”计,2013年不少险企表现相当“耀眼”,媒体人初步统计,2013年“规模保费”超过100亿元的人身保险公司已经达到23家。而这些跻身百亿俱乐部的“黑马”有一个共同点:互联网热销所带来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比例很大。在淘宝大热的生命人寿,2013年的规模保费707亿元,已经超越太平人寿(521亿元),接近泰康人寿的规模保费(778亿元),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数据抢眼,达485亿元。此外,华夏人寿无疑也是2013年的“黑马”之一,该公司2013年的规模保费达368亿元,仅次于太平人寿,排名第九,其中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7亿元,但其“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高达331亿元。而在上述23家公司中,2013年“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原保险保费收入”这一比值最高的是正德人寿,两者之比为达到98。而成立仅2年的前海人寿,2013年规模保费达到了143亿元,其“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却达到了139亿元,市场排名到13位,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
“这其实反映出了险企的经营策略”,某中资险企一位负责人对媒体人表以生命、华夏、正德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小寿险公司,2013年落袋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远远多于 “原保险保费收入”,这意味着他们目前销售的多为偏投资型的万能险等产品。而与这些中小险企加速进军互联网不同的,是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太保寿险等大型人寿险公司近几年的“保险转型回归保障”经营路径。以中国人寿为例,其2013年原保费为3267亿元,但其“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仅为110.89亿元,后者仅为前者的3.4%。太保寿险2013年原保费为951亿元,其“保户投资款新增 交 费 ” 仅 为27 .56亿 元 , 后 者 仅 为 前 者 的2.9%。“险企推类似万能险产品本身不赚钱,但是它们之所以愿意积极推动这样的产品,是为了赚取巨额现金流,通过投资赚钱”。一家中小型寿险公司人士坦言,在增员乏力、个险难做的情况下,中小公司与大型保险公司去拼人海战术,卖保障型产品,显然不切实际。相比之下,虽然万能险大部分不能被计入保费收入,但却能带来现金流,迅速做大规模,通过投资赚利差,同时获得有实力的客户资源,扩大公司的市场影响力。
寿险业务面临重新分类
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寿险公司销售投资类产品的势头将持续上升,有增无减。
不过,对于2013年网销万能险拼收益热销的现状,业界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这偏离保险转型回归保障的本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保险公司应向财富管理者转型,推出更适合老百姓需求的产品以满足其理财需求。“今年是农历马年,最流行的一句话是"马上有钱",对那些传统业务少、市场压力大、创新意识强、经营框框少的民营寿险公司,恐怕最重要的就是手中有钱。”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互联网、大资管、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应该思考,是否还要坚持认为寿险业的转型发展出路在于回归风险保障,“是不是我们业界对投资类业务的态度与政策,限制了我们管理资产的增长呢?”他说。在光大永明人寿董事长解植春看来,应该要打破行业“两个惯性思维”,解决保险公司的生计问题,扩充保险业态的内涵,改变过去把保险业的转型发展简单等同于回归保险保障,甚至回归传统险业务的惯性思维。要对寿险业务进行分类定义和分类管理:第一类为保险保障类业务;第二类为投资性业务,即资产管理业务或财富管理业务;三是代销类中间业务,如代销基金、证券、信托等,将现有的万能、投连等投资型保险产品回归其投资品的本来面目,归入资产管理业务项下。
慧择提示:从2013年各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状况来看,寿险公司排名已经发生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互联网金融颠覆保险业态。
触网成热潮小险企“逆袭”
刚刚过去的2013年也许可以被视为国内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元年。大批国内保险公司纷纷触网,去年“双11”和“双12”期间,国华人寿、生命人寿和珠江人寿都曾推出过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的万能险产品,而这些以高收益为卖点的产品也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馈。去年双十一当天,淘宝保险频道中,生命人寿e理财万能保险7小时46分08秒销售就突破1亿,刷新了万能险在电商平台上实现1亿销量的新速度。此后,国华人寿华瑞2号也在当天12点冲过3.18亿。11月26日,华夏人寿明星保险理财产品摇钱树两全保险(万能型,A款)以7.1%的预期综合年化高收益,限时在淘宝网“聚划算”促销,产品上线10分钟内已突破600万元,短短4小时内销售额便突破2000万元。
险企对互联网的争夺一发不可收拾,而这一变化对保险行业的颠覆也迅速体现在了保费成绩单中,排名格局已经悄然生变。根据保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2013年寿险保费收入的统计口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2013年5月开始,保监会在往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之外,新增“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两个统计指标。
根据新会计准则,“原保险保费收入”已不再是寿险行业及公司所有业务收入的笼统概括,而是指传统险及通过保障风险测试的分红险及万能险的保费收入部分。通常来说,分红险能被计入保费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万能险,而在2013年火热的网销渠道销售的短期万能险产品,能被视为保费收入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以保监会公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数据计算,2013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过100亿元的公司仅有12家。但统计口径的新变化下,寿险公司2013年的真实市场地位显露了出来。媒体人初步统计发现,考虑到“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和“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两项指标后,一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功实现了“逆袭”。以“原保险保费”收入计,2013年原保费收入仅1.16亿元的正德人寿无疑是一家小公司,然而其“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一项却高达114亿元,俨然已跻身中型公司之列。此外,2013年华夏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仅为37.6亿元,相比2012年的原保险保费58.7亿元甚至是下滑的;但因乘上了互联网东风,华夏人寿2013年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一项竟然高达331.9亿元,按 “规模保费”计算,2013年华夏人寿足以排进行业前10名。
经营风格分化市场排名生变
事实上,若以“规模保费”计,2013年不少险企表现相当“耀眼”,媒体人初步统计,2013年“规模保费”超过100亿元的人身保险公司已经达到23家。而这些跻身百亿俱乐部的“黑马”有一个共同点:互联网热销所带来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比例很大。在淘宝大热的生命人寿,2013年的规模保费707亿元,已经超越太平人寿(521亿元),接近泰康人寿的规模保费(778亿元),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数据抢眼,达485亿元。此外,华夏人寿无疑也是2013年的“黑马”之一,该公司2013年的规模保费达368亿元,仅次于太平人寿,排名第九,其中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7亿元,但其“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高达331亿元。而在上述23家公司中,2013年“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原保险保费收入”这一比值最高的是正德人寿,两者之比为达到98。而成立仅2年的前海人寿,2013年规模保费达到了143亿元,其“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却达到了139亿元,市场排名到13位,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
“这其实反映出了险企的经营策略”,某中资险企一位负责人对媒体人表以生命、华夏、正德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小寿险公司,2013年落袋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远远多于 “原保险保费收入”,这意味着他们目前销售的多为偏投资型的万能险等产品。而与这些中小险企加速进军互联网不同的,是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太保寿险等大型人寿险公司近几年的“保险转型回归保障”经营路径。以中国人寿为例,其2013年原保费为3267亿元,但其“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仅为110.89亿元,后者仅为前者的3.4%。太保寿险2013年原保费为951亿元,其“保户投资款新增 交 费 ” 仅 为27 .56亿 元 , 后 者 仅 为 前 者 的2.9%。“险企推类似万能险产品本身不赚钱,但是它们之所以愿意积极推动这样的产品,是为了赚取巨额现金流,通过投资赚钱”。一家中小型寿险公司人士坦言,在增员乏力、个险难做的情况下,中小公司与大型保险公司去拼人海战术,卖保障型产品,显然不切实际。相比之下,虽然万能险大部分不能被计入保费收入,但却能带来现金流,迅速做大规模,通过投资赚利差,同时获得有实力的客户资源,扩大公司的市场影响力。
寿险业务面临重新分类
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寿险公司销售投资类产品的势头将持续上升,有增无减。
不过,对于2013年网销万能险拼收益热销的现状,业界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这偏离保险转型回归保障的本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保险公司应向财富管理者转型,推出更适合老百姓需求的产品以满足其理财需求。“今年是农历马年,最流行的一句话是"马上有钱",对那些传统业务少、市场压力大、创新意识强、经营框框少的民营寿险公司,恐怕最重要的就是手中有钱。”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互联网、大资管、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应该思考,是否还要坚持认为寿险业的转型发展出路在于回归风险保障,“是不是我们业界对投资类业务的态度与政策,限制了我们管理资产的增长呢?”他说。在光大永明人寿董事长解植春看来,应该要打破行业“两个惯性思维”,解决保险公司的生计问题,扩充保险业态的内涵,改变过去把保险业的转型发展简单等同于回归保险保障,甚至回归传统险业务的惯性思维。要对寿险业务进行分类定义和分类管理:第一类为保险保障类业务;第二类为投资性业务,即资产管理业务或财富管理业务;三是代销类中间业务,如代销基金、证券、信托等,将现有的万能、投连等投资型保险产品回归其投资品的本来面目,归入资产管理业务项下。
慧择提示:从2013年各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状况来看,寿险公司排名已经发生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互联网金融颠覆保险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