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网销渠道上打着“理财”旗号的高收益型万能险大行其道。在今年的“双11”期间,生命人寿、国华人寿等保险公司凭借高收益的保险理财产品保费拔得头筹,该类产品收益率集中在5%~7%之间。
其中,生命人寿打出的5.32%预期收益率+1.8%集分宝的产品,销量快速达到1 亿元;国华人寿更是借着高达7%的预期收益率在三天内获得7.71亿元的总销量,高收益万能险占其中绝大多数。
然而“盛宴”过后,市场对其是否能兑现如此之高的预期收益率以及背后折射的风险也疑虑重重。
高收益来自何方
在国华人寿预期年化收益率达7%的“华瑞2号”计划对应的电子保单上载明,主要投资策略为固定收益资产配置比例不低于20%,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不高于80%。
从投资策略来看,也足以看出其较为激进的风格。而从生命人寿和国华人寿去年的年报来看,也可以看出其在实际操作上与上市险企的区别。年报显示,生命人寿持有至到期、定存和可供出售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0.9%、21.5%和22.3%,国华人寿三者比重分别为10.6%、11.5%和42.1%。“这一结构与四家上市公司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上市公司从配置结构来看,比重分配呈现出持有至到期较高,定存和可供出售比重相当的结构特征。”长江证券研究员刘俊表示。
这其中,可供出售权益资产配置比重较高是一大原因。生命人寿和国华人寿去年末权益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18.1%及13.3%。“目前上市公司权益资产占投资资产的比重下降到10%以内,三季度略有提升,但是比重依然小于13%,非上市公司相对而言在投资方面更显得激进。”刘俊称。
而与上市险企在债权投资项目上的激增不同,生命人寿和国华人寿则更偏向于房地产投资及股权投资。其中,生命人寿的房地产投资占总资产比例从2011年的5.6%提升到2012年的9.2%;国华人寿的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从2011年末的0.8%提升至2012年的7.2%。而从国华人寿投资收益结构来看,股息收入占比超过32%,显示股票及长期股权方面的配置规模较大为其带来了较高的股息收入。另外,国华人寿在2012 年大幅增加固定收益金融产品,对应的规模在21.7亿元左右,“我们认为此类非债券固定收益金融产品有可能为信托产品以及其他资管产品。”
刘俊称,总结来说,此类高收益理财类保险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可能的途径为:“较高的权益资产配置,博得股票高收益;对接高收益的信托和资管产品,通过大拆小的方式分享高收益;对接房地产和股权投资,获得高收益。”
无形的约束
从国华人寿的官网来看,高收益的“华瑞2号”在这两周的结算利率均达到7%,但刘俊认为,高收益率带来保险理财产品快速扩容的同时也会面临投资比例限制及偿付能力两个刚性约束。这意味着高收益理财产品的规模不可能很大。
在现行规定中,险资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的余额,合计不超过该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5%;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股权投资基金等则合计不高于上季末总资产的10%。同时,对于风险类资产配置比重提升亦会降低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偿付能力不足会被限制投资和承保业务开展,从而制约保险公司业务继续扩大。本月初,国华人寿就因为偿付能力低于150%被保监会出具监管函,暂停其分支机构的增设。
同时,高收益的持续性不强也成为了市场对高收益理财型保险的一大质疑。“险企对接的高收益信托产品或者资管产品往往期限在1~3 年左右,期限较短,因此未来的收益率持续性不强。”而新会计准则规定,万能险不被计入保费,这类产品价值较低,对“保险公司利润空间的降低则是非常明显的,保险产品逐渐沦为一个通道,保险公司也仅仅能获得通道费用的利润空间,业绩的持续性非常弱。”刘俊称。
正是基于这样的因素,“双11”战场上硝烟弥漫的均是没有渠道、规模优势的中小型保险公司,而他们拼的也大多是收益率,主打产品的同质化严重,且保障性均较低。这样的产品形态及“爆发式”的集中销售方式也会产生集中期满和集中失效的问题,加剧公司未来面临的期满赔付和退保压力。根据国华人寿年报,2012年度其退保率高达14.13%。
事实上,除了保险公司外,还有大批的基金公司入驻电商平台。数据显示,短短3个月时间,50家基金和保险公司在淘宝开店,有超过200种产品在线销售。
“淘宝本不是金融机构,也不是金融市场,资金流量再大,仅依靠淘宝平台,目前还养活不了众多急于尝甜头的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而对于粗放期的金融企业,还没有真正掌握大数据的经营,充其量只是帮助淘宝实现客户数据的工具,若这些金融企业依然依赖淘宝做代销渠道,而不具备和淘宝一同运营大数据的能力,即使登陆淘宝,也是毫无意义的行为。”业内人士表示。
慧择提示:高收益保险是各大保险公司的一种营销手段,所谓的高收益保险实际是预期收益率。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购买这些高收益保险,在购买前一定要了解产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