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同日,中国保监会也发布保险业8项支持措施,配合国务院下发的首批细则,助力上海自贸区建设。
在保监会发布的8项措施中,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焦点;同时支持上海开展航运保险,培育航运保险营运机构和航运保险经纪人队伍,发展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等也均被提及。
上海帮异军突起
9月29日上午,首批36家企业从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等领导手中接过了自贸区经营证照。太平洋保险是这三十六分之一。
太平洋产险董事长、总经理吴宗敏在挂牌仪式上接受了“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由贸易区分公司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他说,为配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太平洋保险将“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龙东大道营销部”改建为“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由贸易区分公司”。
太平洋保险入围首批挂牌企业是意料之中的事。作为总部位于上海的保险机构,太平洋保险与上海市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承保了多个上海市政府重点项目,并控股长江养老保险。
吴宗敏告诉笔者,在上海自贸区内经营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在内的各类财产保险业务。“我们将积极把握政策导向,抓住机遇推进上海自由贸易区分公司的相关建设工作,重点加强非水险业务的发展”。
另一家“入围”机构多少有些“冷门”。与市场猜测的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相比,最终获得授牌的大众保险无论名气、资历,还是市场规模都不能相提并论。不过,仔细翻阅大众保险的公司卷宗便不难发现,这家年轻的公司同样有着浓郁的“上海味”。
大众保险1995年在上海注册成立,股东包括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等。其中,最大牌的股东要属美国史带集团,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被被誉为“保险教父”的莫里斯·格林伯格,他也是上海市长咨询会议的主要发起人,至今仍是上海市长咨询会议的座上宾。现任董事长张兴,曾任上海保监局副局长。这些“硬件”让大众保险击败中国平安等大牌,成功入驻上海自贸区。
健康险破冰
抢滩阵地只是第一步,关键还要看具体业务开展。在上海自贸区内,保险机构究竟能有哪些作为?根据已经披露的实施细则,第一条就是“支持在自贸区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而在此之前,外资只能通过合资进入中国健康险,且股权比例有限制。
中国第一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外资进入中国健康险市场的主要形式是成立医疗第三方管理公司(TPA),待符合中国监管部门规定的“代表处成立年限”之后,将通过与中资方合作的股权投资形式,组建专业健康险公司。
“合资公司淡化了外资优势,无法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服务能力体现出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说,“外资通过合资进入中国健康险无法改变市场格局。”因此,允许外资设立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试验田一旦打开,会对本土健康险机构造成怎样的影响?
庹国柱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亏损,这两年,通过承接城镇大病保险业务才稍有起色。如果让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公司直接进入这个领域,可能会对中资企业造成不小的冲击,所以还是需要循序渐进地开放。”
保险行业2013年日常报告则评论道,目前境内设立专业健康保险机构必须中外合资而且股权比例有限制,普遍存在中外股东在经营理念、公司战略和对中外保险、医疗环境方面理解差异等导致的分歧。我们预计自贸区外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的数量会显着增加,但产品服务卖给谁、怎么卖、保监局如何监管等目前尚不明确,所以无须担心会对中资健康险机构造成重大冲击,而且中短期也较难解决目前健康险发展的窘境。
安盛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颖晖在微博中表示:“这项试点将打破外资寿险经营健康险的限制,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一系列问题,仅设立专业健康险公司没有太大意义,更需要理顺整个健康产业链,包括外资医院、国际结算的便利性、流动性,健康管理机构、专业中介等。”
产险大商机
有业内人士指出,设立外资专业健康险并非上海自贸区内保险业的最大商机,真正让保险业蠢蠢欲动的是离岸保险、航运保险、责任保险,这些领域在实施细则中被重点提及,其中多数涉及财产险业务,这也是两家财产保险机构率先进入上海自贸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实施细则,在上海自贸区内将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境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
“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推进与落实,更多的外资船舶管理和制造企业将落户上海自贸区,从而使上海船舶险市场的总量得以提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内其他财险公司也必然十分重视自贸区对航运险带来的影响,会考虑在自贸区布局。
据了解,有意在自贸区内建分支机构的产险公司远不止这两家,目前在上海设立航运保险中心的保险公司除太保之外,还有平安、人保、阳光、永安4家公司。人保设在上海的航运保险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该航运中心已经成立相关工作小组,密切关注上海自贸区建设情况,将在政府相关政策公布后,制订方案上报总公司。其它几家公司也都透露了类似的想法。
在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许谨良看来,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给国内的保险业尤其是产险公司提供了很多增量业务,未来自贸区内将会聚集很多贸易、物流、航运、仓储等中外资企业,而这些企业对于保险的需求量将会有爆发式的增长。同时,上海自贸区也将会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他们对于意外、健康保险的需求也将大大上升,这些险种产险公司也都有经营。
“上海自贸区中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将促进国内保险公司从事离岸保险业务的发展,因为原来离岸保险业务都是在海外做,这样一来可以让原来流失海外的保险资源重新回流国内,也无须瓜分在岸保险机构的市场份额。”许谨良指出。
论道航运险
借鉴新加坡市场,作为世界第二大港,产险保费收入中船舶及货运保险占比一度超过20%,产险收入中离岸保险业务占比超过70%,离岸市场中再保险业务收入占比超过 60%,再保险业务中船舶和货运保险占比超过 12%。
相关专业人士提出,船舶货运以及再保险业务将会成为产险新看点。上海港作为世界第一大港,5大航运中心保费收入不足18亿,全国船舶和货运保险保费收入占产险收入比重仅2%,货物吞吐量与保费收入严重脱节。航运中心地位的塑造将会推动直保公司专业航运业务以及再保险业务的发展。发展离岸再保险市场和船舶货运保险是自贸区赋予产险业务新的发展空间。
长江证券分析道,自贸区低成本资金回流会加剧利率市场化冲击。即如果放开资本项下的管制,自贸区低成本资金回流至境内,会加剧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加速利差收窄的过程,持续向下的利率环境将不利于保险资金投资,会压缩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的提升空间,放缓投资收益率提升的进程。
同时,资金回流的过程也会提升市场上非标债权计划转为标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速度,保险资金会持续提升高收益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但是收益率提升速度会放缓。不过,资金成本上升收益率下滑会提升市场对风险资产的偏好,投连险和万能险可能再次热销,对应投连账户的保险资产会加大在权益方面的配置比重。
长江证券最后表示,自贸区给航运保险以及保险资金投资带来新的机遇,具有较好投资能力、业务布局较早的保险公司将会首先获益。
慧择提示:保险行业要想取得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上海地区的保险行业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