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以来,社会舆论热议不断。
11月2日,中国“以房养老”模式的首倡者,汇力基金董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孟晓苏在“201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种商业性的养老保险补充产品,与舆论争议的“是不是政府不管养老”、“养老金缺口很大”没有关系。孟晓苏透露,该产品有望在明年一月份推出。
据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 2亿,占总人口比率近15%;到2025年将突破3个亿;到2034年突破4个亿,我国正在进入快速的老龄化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未富先老”现象严重。
“中国不光是老龄化,而且很多老人缺乏现金,但是中国老人有房子,出现了国外的‘住房富人、货币穷人’的现象。”孟晓苏表示,不少老人已经有了第二套房,可以拿房子养老。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共四章十九条,社会广泛热议的集中于第三章第一条,即提到措施保障的时候,有一句“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对于“以房养老”这一概念的争议,孟晓苏说:“有些人说是不是政府不管我们养老了,有些人说是不是像目前专家们所说的养老金缺口很大,其实没有关系,不过是商业性的养老保险补充产品,是一个金融产品。 ”
据孟晓苏介绍,现在所说的“以房养老”狭义上是以房产向保险公司抵押,广义上包括租房养老、分租养老、卖房养老、缩房养老,抵押给银行借款养老,遗嘱托管养老,而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只是其中的一种。它是以保险这种规范的方式把社会上其他保险人的钱拿过来供养这些老人,老人拿房子作为抵押。老人去世时才把房子拿回来进行销售,把钱再还给保险业其他的投保人。这是一种社会资金的互助,是一种制度性的互助,它正是保险业的本质。这种方式产生于国外,老人一旦入了保,既有住房又拿钱。这种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欧洲发明,上世纪80年代曾经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对投保老人有很多好处。孟晓苏认为,这可以开启房产金库,释放消费潜能,实现退休以前人养房,退休以后房养人。手中现金可以资助子女,终生保持尊严。同时可以扶助弱势群体,让中产变富翁,富裕者不缺钱。所以,这种产品最适合有房而缺钱的老人。它有自发的向中低收入家庭倾斜的倾向。另外今后实现遗产税后,反向抵押后的房子就不是遗产,可以合理避税,这种产品可以使老人充分运用其房产价值。
据孟晓苏透露,“最近得到消息,让我们在12月份拿出方案,在明年1月份要把这个产品推出。”对于未来试点的选择上,孟晓苏认为,目前在试点上我们还是要稳步走。首先要选择高房价的地区,高潜质的地区,高素质的老人,首先要解决的是无子女老人和“失独老人”。
金融机构对这种产品的顾虑是其推行最大的阻力,主要有三点担忧:房屋产权70年问题、房价下跌保险公司赔本、传统观念房传子女。
对此孟晓苏表示,其实70年是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是永久的。并且《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可自动续期。其次,保险公司担心房价下跌,结果是房价一直在上涨,保险公司大可不必担心。
最后,对于传统观念是否会对此产品推行造成阻力,孟晓苏表示,赞成中国老人传房给子女,但是中国无子女老人约 2000万,占比10%,他们最适合做反向抵押贷款养老,同时中国“失独老人”有200万,可为他们提供一种以房养老的新思路,未来把它变成产品,就可以使老人多一种养老途径。
慧择提示:以房养老,养儿防老等等都是我国特有的养老观念,然而时代在进步,不可能停滞不前。因此必须对新形势下的养老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