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面对高发的环境污染事件,环保部、保监会今年初联合启动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俗称“绿色保险”)试点。但这一保险却遭遇尴尬局面,叫好不叫座,在推行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
“交得多赔得少”,企业认为是增加负担
所谓“绿色保险”,就是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后,由保险公司对受害者承担赔偿责任。“让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有利于在发生环污事故后快速处置、快速赔偿,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也可以避免全部由政府替事故买单。”省环保厅相关人士介绍,一旦发生大的环污事故理赔时,企业往往资不抵债,甚至全由政府承担。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发生污染后干脆关门走人。
据了解到,国务院2006年6月提出“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无锡市在2009年成为我省首家试点城市。2012年,宜兴一家企业发生化学品泄漏,造成污染损失380余万元,由于其花2.05万元购买了一份保额为100万的“绿色保险”,最终获得100万元赔偿。
然而,“绿色保险”在大多数地区一直推进缓慢,不少地区的投保企业至今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常州市环保局曾多次组织企业开座谈会,而很多企业表示,看不到保险公司合适的理赔条款,“参加"绿色保险"交得多赔得少,等于是增加企业负担。”
千余企业投保,无锡为何“一枝独秀”
无锡,是目前全国投保企业最多的城市,在“绿色保险”推广中一枝独秀。据市环保局副局长王晓栋介绍,自2009年试点以来,全市累计参保企业已达1200家。
那么,无锡是怎么做到的呢?
“如果说,第一年企业投保,更多地是靠行政影响力,那么,后面的续保,政府的影响就越来越小了。”无锡蓝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安环处处长刘群说,作为无锡第一家参保企业,他当年对参保确实抱有疑虑。2010年环保部在江苏召开座谈会时,他特别提出了自己的担心:“保险公司的合同背面是密密麻麻让人头晕的条款,而且"解释权"也在保险公司,最担心的就是一旦出了事故无法理赔。”
几年下来,“无锡蓝星”虽仅获得过一次万余元赔偿,却坚持年年续保。打动他们的,并非经济补偿,而是保险公司提供的“风险服务”—保险公司聘请了21位由高等院校教授和大型化工企业一线专家,组成环境风险评估专家组,对每一家风险企业进行保前“体检”,逐个地撰写评估报告,提出整改方案;承保后,对投保企业定期进行风险勘查,并为参保企业进行环境安全管理培训。
刘群说:“对企业来讲,帮助他们防范风险,其实更为关键。”
搞“风险服务”,改变经营观念至关重要
无锡的相关各方均表示,推广“绿色保险”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改变“理赔至上”的观念,大力推行“风险服务”,在为企业做好风险防范方面做足文章。
新美亚电路(无锡)有限公司是一家美国企业子公司,公司财务总监黎杰华表示,他们的保险都是全球统一买的,所以开始并不想买这个环责险。“2012年,无锡新区环保局给企业开了"环责险"的动员会,然后,又给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我们觉得付了小钱能睡安稳觉,万一发生意外也有保障。”
虽然总体进展不错,王晓栋却也坦言,“绿色保险”的推广,确实还存在一些政策层面的制约。“目前,国家环保部虽然提出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的概念,但与‘交强险’相比,这个强制险在赔偿的原则、主体、范围、标准、举证责任、请求权时效等方面还缺乏明确规定,有待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如果出了污染事故,企业主可以不赔偿或赔得很少,那他为什么要去买保险呢?”
慧择提示:这个借鉴国外经验、旨在实现多赢的市场化手段,却在多地遭遇推广难,“绿色保险”将何处何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此同时,多数专家表示,想要促进“绿色保险”的更快发展,必须进行思想上的宣导。
“交得多赔得少”,企业认为是增加负担
所谓“绿色保险”,就是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后,由保险公司对受害者承担赔偿责任。“让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有利于在发生环污事故后快速处置、快速赔偿,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也可以避免全部由政府替事故买单。”省环保厅相关人士介绍,一旦发生大的环污事故理赔时,企业往往资不抵债,甚至全由政府承担。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发生污染后干脆关门走人。
据了解到,国务院2006年6月提出“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无锡市在2009年成为我省首家试点城市。2012年,宜兴一家企业发生化学品泄漏,造成污染损失380余万元,由于其花2.05万元购买了一份保额为100万的“绿色保险”,最终获得100万元赔偿。
然而,“绿色保险”在大多数地区一直推进缓慢,不少地区的投保企业至今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常州市环保局曾多次组织企业开座谈会,而很多企业表示,看不到保险公司合适的理赔条款,“参加"绿色保险"交得多赔得少,等于是增加企业负担。”
千余企业投保,无锡为何“一枝独秀”
无锡,是目前全国投保企业最多的城市,在“绿色保险”推广中一枝独秀。据市环保局副局长王晓栋介绍,自2009年试点以来,全市累计参保企业已达1200家。
那么,无锡是怎么做到的呢?
“如果说,第一年企业投保,更多地是靠行政影响力,那么,后面的续保,政府的影响就越来越小了。”无锡蓝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安环处处长刘群说,作为无锡第一家参保企业,他当年对参保确实抱有疑虑。2010年环保部在江苏召开座谈会时,他特别提出了自己的担心:“保险公司的合同背面是密密麻麻让人头晕的条款,而且"解释权"也在保险公司,最担心的就是一旦出了事故无法理赔。”
几年下来,“无锡蓝星”虽仅获得过一次万余元赔偿,却坚持年年续保。打动他们的,并非经济补偿,而是保险公司提供的“风险服务”—保险公司聘请了21位由高等院校教授和大型化工企业一线专家,组成环境风险评估专家组,对每一家风险企业进行保前“体检”,逐个地撰写评估报告,提出整改方案;承保后,对投保企业定期进行风险勘查,并为参保企业进行环境安全管理培训。
刘群说:“对企业来讲,帮助他们防范风险,其实更为关键。”
搞“风险服务”,改变经营观念至关重要
无锡的相关各方均表示,推广“绿色保险”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改变“理赔至上”的观念,大力推行“风险服务”,在为企业做好风险防范方面做足文章。
新美亚电路(无锡)有限公司是一家美国企业子公司,公司财务总监黎杰华表示,他们的保险都是全球统一买的,所以开始并不想买这个环责险。“2012年,无锡新区环保局给企业开了"环责险"的动员会,然后,又给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我们觉得付了小钱能睡安稳觉,万一发生意外也有保障。”
虽然总体进展不错,王晓栋却也坦言,“绿色保险”的推广,确实还存在一些政策层面的制约。“目前,国家环保部虽然提出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的概念,但与‘交强险’相比,这个强制险在赔偿的原则、主体、范围、标准、举证责任、请求权时效等方面还缺乏明确规定,有待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如果出了污染事故,企业主可以不赔偿或赔得很少,那他为什么要去买保险呢?”
慧择提示:这个借鉴国外经验、旨在实现多赢的市场化手段,却在多地遭遇推广难,“绿色保险”将何处何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此同时,多数专家表示,想要促进“绿色保险”的更快发展,必须进行思想上的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