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业的额快速发展,离保险业的本质越来越远。经历了2012年的沉浮,保险业回归本源的诉求越发迫切。
2012年的保险业整体陷入低迷,盈利所倚重的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均平淡无奇。尤其是三季度资本市场“股债双杀”造成的投资收益下降,使得4家上市保险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平均下滑24.43%,其中,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201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跌幅度均超过50%,这在最近4年里还是第一次。
低迷的2012年
市场低迷,保费降速首当其冲。数据显示,2012年10月,尽管保险业寿险保费增速同比增加3.5%,4家上市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分别实现寿险保费收入8.01%、4.61%和0.32%的同比增速,仅有中国人寿的保费收入同比略降0.8%,但与2012年前9个月相比,保费收入环比却仍在继续下降,延续了2011年以来保费增速缓慢的颓势。受政策影响,过去对寿险保费收入贡献最大的银保渠道持续萎缩。由于寿险业普遍过分依赖银保渠道,政策环境对寿险业绩的负面影响仍在发酵。
然而,更令业内人士担忧的不仅仅是保费增速的放缓。中国人寿总裁万峰指出,寿险包括总保费和首年保费,总保费并不代表当年业务,因此总保费的增速不能代表寿险业务在当年的发展趋势,首年保费才是新业务,才是寿险的产值。2012年第三季度,4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寿险新单业务继续下滑,尽管总保费收入在缓慢上升,但新单业务表现不佳,意味着寿险在2012年的业务面逐渐变窄,一旦过去累计的总保费红利不再,最终影响的将是未来几年寿险业的收入水平。
相比寿险,产险的萎靡持续了更长时间。2012年前10个月,保险业产险保费增速只有15.34%,仅为2012年行业保费增速的一半。更令产险业不安的是,受制于新车销量的下降和产险经营主体的扩张,保险公司在产险市场上的价格战无法避免,随费用投入提高而来的是综合成本率上升,使得产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并没有反映到净利润上。以中国太保产险为例,2012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2%,但净利润反而同比下跌近33%。
除寿险和产险承保收入增速缓慢外,投资亦成为保险公司盈利的绊脚石。2012年第三季度,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较一二季度出现显著下滑,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三季度的综合投资收益均不超过前两季度平均值的50%。
受投资浮亏影响,部分保险公司大规模减值计提直接侵蚀了净利润。201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4家上市保险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均明显上升,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同比上涨384.06%、185.52%、111.29%和6432.88%。
回归“保险保障”本源
事实上,保险业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2012年年末,万峰在中国保险行业年度峰会大声疾呼:“保险行业急需转型,在经营理念、销售渠道、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方面都需要全面转型。”
但“转型”转向何方?
4家上市保险公司年年喊“价值转型”,但除了资本的不断消耗和成本的不断上升外,“价值转型”的成效还没有显现。在偿付能力不足和业绩下滑的压力下,部分保险公司实质上已经放弃了“价值转型”的初衷,纷纷由追求“价值”转向依靠“规模”的老路,“价值转型”名存实亡。
然而,依靠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可持续性。由于资本市场竞争激烈,保险产品缺少竞争力,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速放缓,退保率不断攀升。保险产品在发展的同时,正在进入一个死胡同: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产品却不断失去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几乎所有的保险业研究人士均认为,目前的保险业承保业务单一,产品竞争力不强,偏重于投资理财功能,即保险产品由“保险保障”的本源异化为“投资理财”。
不过,从保险业金融改革创新力度远超预期的形势来看,保险公司在证券市场上或许能对冲转型过程中的利润下滑。2012年保险投资市场政策频出,“13条投资新政”陆续出台,直接促进保险资管可以选择更加灵活高效的投资组合。
慧择提示:今年受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险企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保险业回归本质以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保险业来说,转型回归本源的需求迫在眉睫,面对转型的代价,是选择眼前利益还是可持续发展,2013年必须做出抉择。
2012年的保险业整体陷入低迷,盈利所倚重的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均平淡无奇。尤其是三季度资本市场“股债双杀”造成的投资收益下降,使得4家上市保险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平均下滑24.43%,其中,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201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跌幅度均超过50%,这在最近4年里还是第一次。
低迷的2012年
市场低迷,保费降速首当其冲。数据显示,2012年10月,尽管保险业寿险保费增速同比增加3.5%,4家上市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分别实现寿险保费收入8.01%、4.61%和0.32%的同比增速,仅有中国人寿的保费收入同比略降0.8%,但与2012年前9个月相比,保费收入环比却仍在继续下降,延续了2011年以来保费增速缓慢的颓势。受政策影响,过去对寿险保费收入贡献最大的银保渠道持续萎缩。由于寿险业普遍过分依赖银保渠道,政策环境对寿险业绩的负面影响仍在发酵。
然而,更令业内人士担忧的不仅仅是保费增速的放缓。中国人寿总裁万峰指出,寿险包括总保费和首年保费,总保费并不代表当年业务,因此总保费的增速不能代表寿险业务在当年的发展趋势,首年保费才是新业务,才是寿险的产值。2012年第三季度,4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寿险新单业务继续下滑,尽管总保费收入在缓慢上升,但新单业务表现不佳,意味着寿险在2012年的业务面逐渐变窄,一旦过去累计的总保费红利不再,最终影响的将是未来几年寿险业的收入水平。
相比寿险,产险的萎靡持续了更长时间。2012年前10个月,保险业产险保费增速只有15.34%,仅为2012年行业保费增速的一半。更令产险业不安的是,受制于新车销量的下降和产险经营主体的扩张,保险公司在产险市场上的价格战无法避免,随费用投入提高而来的是综合成本率上升,使得产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并没有反映到净利润上。以中国太保产险为例,2012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2%,但净利润反而同比下跌近33%。
除寿险和产险承保收入增速缓慢外,投资亦成为保险公司盈利的绊脚石。2012年第三季度,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较一二季度出现显著下滑,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三季度的综合投资收益均不超过前两季度平均值的50%。
受投资浮亏影响,部分保险公司大规模减值计提直接侵蚀了净利润。201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4家上市保险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均明显上升,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同比上涨384.06%、185.52%、111.29%和6432.88%。
回归“保险保障”本源
事实上,保险业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2012年年末,万峰在中国保险行业年度峰会大声疾呼:“保险行业急需转型,在经营理念、销售渠道、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方面都需要全面转型。”
但“转型”转向何方?
4家上市保险公司年年喊“价值转型”,但除了资本的不断消耗和成本的不断上升外,“价值转型”的成效还没有显现。在偿付能力不足和业绩下滑的压力下,部分保险公司实质上已经放弃了“价值转型”的初衷,纷纷由追求“价值”转向依靠“规模”的老路,“价值转型”名存实亡。
然而,依靠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可持续性。由于资本市场竞争激烈,保险产品缺少竞争力,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速放缓,退保率不断攀升。保险产品在发展的同时,正在进入一个死胡同: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产品却不断失去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几乎所有的保险业研究人士均认为,目前的保险业承保业务单一,产品竞争力不强,偏重于投资理财功能,即保险产品由“保险保障”的本源异化为“投资理财”。
不过,从保险业金融改革创新力度远超预期的形势来看,保险公司在证券市场上或许能对冲转型过程中的利润下滑。2012年保险投资市场政策频出,“13条投资新政”陆续出台,直接促进保险资管可以选择更加灵活高效的投资组合。
慧择提示:今年受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险企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保险业回归本质以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保险业来说,转型回归本源的需求迫在眉睫,面对转型的代价,是选择眼前利益还是可持续发展,2013年必须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