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购大潮来袭。各大保险企业开始纷纷“触网”销售保险了,截至目前,开展网销的保险公司已超过40家。但无论以哪种方式运营,现实状况是,相比其他购物网站,保险网站的点击率极低,特别是寿险产品的网站,处境尴尬。
分析个中原因,关键在于保险是无形商品,缺乏购物体验。试想,对于保险产品晦涩的条款、复杂的责任,依靠业务员主动上门推销都很困难,现在放到网上改为“坐商”岂不更难?再者,保险虽从理论上称之为人生必需品,但在实际消费中,并非如此,既非须臾不能少的生活用品,也不是引领潮流的时尚物件,因此,客观上很难激发起消费者的现实购买欲望。
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网销保险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点击率低,保险网站大多“待字闺中”,公众知之甚少;其次,即便通过强势宣传吸引到一定的客户,但消费者在网络上独自面对保险这种无形商品时,又该如何给予其购物体验,唤起风险意识,这又是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
在互联网行业,以往困扰中小网络游戏开发者的最大难题是,开发的产品即使再优秀,但在高昂的推广费用面前往往扼腕长叹,财力的限制扼杀了相当一批优秀的中小创业者。
然而2010年以来,全球各大互联网公司竞相推出自己的开放平台,提供客户、场地,第三方在平台上发布丰富多彩的应用程序,最后根据应用下载或销售情况双方分成。这方面的先行者就是FACEBOOK,近两年,国内的百度、新浪、腾讯、360也相继推出自己的开放平台,一些小型软件公司搭乘开放平台的快车,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业务爆炸式扩张。
开放平台对中小软件开发商(包括个人)的最大魅力是: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包括游戏)只要通过开放平台的审核,就可以零成本登陆平台,迅速拥有海量客户资源。
反观现在网销保险的思路,大多是自建网站,耗时费力不说,结果也大多是门可罗雀。因此,不妨“借道”互联网开放平台,这样就可以直接面对海量用户,把我们的保险信息以最快捷的速度传播出去。
开放平台上的用户群还有个特点,就是整体素质较高,年龄以中青年居多,消费需求旺盛,支付能力强,而这正是保险销售与服务的理想目标市场。
借助开放平台,解决了客户访问量的问题,但绝不是在开放平台上直接投放保险产品,事实上开放平台也不允许这样做,因为开放平台并不是一个购物网站。那么,保险公司投放在开放平台上的产品又该是一个什么形态?
保险公司可以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一些保险类的游戏或应用程序,将其投放在开放平台上,供客户免费下载到自己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这样客户就可以随时参与互动娱乐或享受相关服务。有别于其他网络游戏,这些开发应用只是保险公司进一步产品推介的敲门砖和铺路石,因此网络游戏或应用本身完全可以免费下载,这样又可以降低用户的下载成本,增加点击率。
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保险推介的教科书模式,枯燥、刻板的说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愉悦的互动体验。互动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风险教育,相比压迫式的灌输宣导,更容易为客户所接受。
结合当前主流开放平台提供的应用开发需求,保险类的开发应用可以有两个考虑方向。
首先是开发“游戏类”产品。开发专门的保险类小游戏,或在现有的各类“生存游戏”中植入保险概念,让玩家感知保险的功用;再比如“财富规划类”游戏,让玩家体验保险在风险保障、理财投资、财务规划中的独特功用,进而激发现实的“保险需求”.
其次是开发“服务类”产品。面向老客户及潜在客户,开发保险类的应用服务程序,如保险通(包括保单服务、新产品资讯等),只要客户将这类服务应用下载到自己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就可以实时享受保险公司提供的各种服务。这类程序主打“服务牌”,增加客户投保后与公司的粘性,提升保险公司的品牌认同度,为二次开发创造条件。
慧择提示:众多迹象表明,保险网销是大势所趋,而且网销保险与游戏的对接更有助于提升客户体验度。客户若有进一步的兴趣,就可以从开放平台上的链接进入保险公司的专业网站,完成从虚拟体验到现实购买的过程。当然这个环节还要依据客户的需求及产品的具体特点,可以线上购买,也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统一客服平台指派代理人,上门提供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