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规定,在哪里就业,就在哪里参保。参保人在最后参保地,享受应有待遇”,昨日(9日),浙江团全国人大代表薛少仙表示,他已提交《关于要求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流转机制的建议》,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推出“养老保险全国一卡通”,破解社保账户全国流转僵局。
“这是关系到亿万职工的民生大计”,薛少仙认为,现行养老保险转移制度存在缺陷:转移接续制度只转个人账户,不转统筹基金,转入地须承担退休后的所有“开销”,对转入地有失公平;保障程度、缴费水平各地高低不一,难以对接;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各统筹区域内自成系统,数据无法共享。
薛少仙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即时联通的信息网络平台,推出养老保险全国一卡通;信息平台将职工参保时企业为其缴纳和个人缴纳的保费,独立建档,档案跟随职工流动,一并转至新单位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制定全国统一的流转程序,明确三个问题:在哪里就业,就在哪里参保,在最后参保地享受待遇;异地转移后,实际缴费年限的折算办法;哪些年限可被视为缴费年限等等”。(记者 王姝)
让流动人口自由选择社保开户地
中国的社保体系从制度设计上,最初是以县市统筹为基础,因此很难实现跨地区转移。——刘友君
就目前形式、经济条件,还是“地市级统筹-省级统筹-全国统筹”这个程序比较稳妥。——陈小恩
最迫切的问题是,各级政府如何切实推进基本养老保险能覆盖到更多的人。——孔令晨
实际上可以建立三级保障体系:基本社会保障为主,个人社保账户为补充,商业保险为辅。——唐钧
问题1 怎样看待“退保潮”?
新京报:我国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可能不是要不要搞社保的问题,而是社保能否实现全国统筹的问题。特别是去年底今年初珠三角的农民工“退保潮”,再次将社保统筹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刘友君:首先纠正一点,不是“退保潮”,而是一些企业对新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存在误读,辞退了一些农民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工也在不够理解《劳动合同法》的情况下,要求退保。
但我们并不赞成农民工“退保”,因为目前各省、各地区的养老保险缴纳水平很不相同,但以后的目标是要逐级实现统筹,因此,农民工在工作地积累了数年的养老保险账户金,如果退出只能带走自己的缴纳的一少部分,大部分的保险金不能流动,“退报”会直接损害农民工的个人利益。
唐钧:“退保潮”我觉得是非常不好的现象,每年来一次,那么多人排大队,“蔚为壮观”,国内国外的影响都非常不好。
新京报:但现实状况是,多数农民工最终要回到家乡,或者又流动到异地。广东作为人口输入大省,如何解决农民工社保账户,特别是养老保险账户的转移和续接问题?
刘友君:中国的社保体系从制度设计上,最初是以县市统筹为基础,因此很难实现流动人口的社保账户跨地区转移。现在国家正在努力改善这一现状,从县市统筹先升级为省内统筹。如果全国31个省区市都分别实现省内统筹,全国统筹才有望实现,社保账户的跨地区转移问题也就解决了。
问题2 什么因素阻碍全国统筹?
新京报:前不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官员说,实现社保全国统筹短时间内有很大难度,原因是财政体制不匹配。
陈小恩:主要就是这个问题,各地财政政策不一致,社保账户跨省转移很难。比如浙江,现在是县级统筹、省内调整,就是以市县为统筹区域,跨市、跨县转移,统筹基金部分如果有差额,省财政部门拨资补齐。但是,这种模式暂时无法推广到全国。
孔令晨:现在人大常委会正在研究《社会保险法》,期望将来会以法律的形势,解决目前社保统筹进程中的各种阻碍和问题。
唐钧: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实际上为城市职工考虑的,当初制定养老保险政策时没有考虑农民工。
而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我国的社保分两块,一块叫社会统筹,一块叫个人账户。社会统筹那一块是企业交的,个人账户是个人交的。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交费不到10年,你只能把个人账户里的钱取走,企业交的那一块你就不能取走,就截留在地方政府那里了。
新京报:这是一个管理的问题,但实际上是地方利益作祟。
唐钧:的确如此。另外还有一个资讯网络的问题。大家知道,我们银行现在有一个金卡工程,社会保险同样有一个金保工程。搞金卡工程是银行,但搞金保工程主要靠政府。现在对金保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可能是不足的,形不成一个全国性的网络,这对实现全国统筹影响很大。
新京报:那为什么中央会如此迁就地方政府呢?又为什么不加大对金保工程的投入呢?
唐钧:这些可能正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我们还可以另辟蹊径,让农民工,或者范围更大些,包括所有的流动人口,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当然主要是自己的家乡,开设养老保险的户头,然后将自己和雇主的缴费都存进这个户头中,不就基本上可以解决问题了吗?这个思路2007年已经酝酿过,但不知道为什么又放下了。还有,金保工程一下子搞不起来,可不可以借用金卡工程呢?从技术上似乎是没有问题的,但部门利益是存在的,中央政府应该可以协调啊,因为这涉及2亿多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问题3 怎样实现全国统筹?
新京报: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已经成为共识,但在路径选择上,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应该如现在推行的那样,先实现地市级统筹,再实现省级统筹,最后实现全国统筹。另一种意见认为,从县到地市,再到省,最后到全国,需要花费三次成本,因而不如等待机会成熟,一步到位。
刘友君:两种方案各有理论,但我想还要依据中国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情况。现在各地区的经济差异比较大,地区与地区之间社会保险的缴纳水平、覆盖人群各不相同。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先实现省内统筹,再实现全国统筹的方案比较现实。
陈小恩:就目前形式、经济条件,不能等到条件完全具备后再推行,还是“地市级统筹———省级统筹———全国统筹”这个程序比较稳妥,最起码外地务工人员能享受到一定的保障。
唐钧:一步到位是一个很理想的方案,但缺乏现实可行性。即便中央政府制定了一个统一的政策,最后依然要靠地方政府来执行。而养老问题的现状是苦乐不均,像珠三角主要是新发展起来的企业,负担相对来说很轻,但另外一些城市,像北京、上海,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老国营企业较多,要靠年轻一代交费去维持退休工人的社会保障,如果一开始中央就说归大堆,很多地方就不乐意,最后会影响到全局。所以只能一开始从地方上一步一步做起,逐渐上升到全国统筹。
问题4 能否建立多层次社保?
新京报:既然我国各地苦乐不均的现实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改变,而享受社会保障又是每个国民不可忽视的权利,而且政府和民众都希望尽早实现社保全国统筹,那么可不可以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结构的现状,建立多层次社保体系?比如先由国家提供补贴,全国统一标准,建立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覆盖全民;然后调动商业保险机构的积极性,通过商业保险满足基本线以上的人群的社保需求。最基本的社保因为是国家补贴,全国统一标准的,自然可以实现全国自由流动;基本线以上的社保账户因为是个人按照自己的经济实力购买的,因而不存在地域差别的问题,同样可以实现全国自由流动。
陈小恩:这个问题很复杂,远没有说起来这么简单。就现在的条件而言,社保账户跨省流转,短期内是无法做到的。
孔令晨: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各级政府如何切实推进基本养老保险能覆盖到更多的人。至于成本的问题,扩大商业保险的问题,现在都提不上。
刘友君:商业保险补充基本社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基本社保体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是先要实现社保账户能够跨地区无障碍转移。
唐钧:我很赞成你的说法。实际上可以建立三级保障体系:基本社会保障为主,个人社保账户为补充,商业保险为辅,而且基本社保的全国统一标准可以根据各地消费水平确定,而不必一刀切。但是,我国现行基本社保的主要问题是,基本保障的水平定得太高,譬如养老保险就是个人交8%,企业都在20%以上,这样大多数企业就没有余力了。今后的确可以考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是现有一个基本保障,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统筹部分吧,然后再将个人账户部分补充保险,再加上商业保险。根据美国的经验,还可以加上国家给予税收优惠的养老银行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