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投保人买保险时或许就是在销售人员那张三寸不烂之舌的劝说下买了,可是买回来后却发现所买的保险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有些免责条款、生效日期什么的销售人员根本没有提到。最常见的就是去银行存款,有人向你推销保险,让很多人以为是银行所推出的另一种存款方式。针对这一系列现象保监会加大了监管力度,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的监管思路开始显山露水,整体思路是“打扫屋子再请客”,即先对行业进行整顿清理,随后再实现创新发展。其中,人身险(寿险和健康险)市场乱象的治理改革首当其冲。
在对人身险销售误导行为进行界定后,保监会下一步将建立相配套的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保险公司“打分、排名、曝光”等监管组合拳,来引导保险从业人员诚实守信、合规经营,从而倒逼整个保险行业摒弃“重规模轻质量、重销售轻服务、重投资轻保障”等痼疾。
保监会重拳整治销售误导行为已有时日。不过,由于一直没有对销售误导行为做出明确的认定及处罚机制,致使不少人身险公司或业务员打“擦边球”,甚至与监管部门玩“猫捉老鼠”游戏。尽管监管部门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整治,然而销售误导行为屡禁不止。
“据我们所知,保监会已起草了《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正在业内进行第二次内部征求意见。”据一家寿险公司负责人透露,这一评价体系由四大类指标构成:业务品质、客户回访、客户投诉、销售误导,其中前三类指标采取的是赋分制,销售误导采取的则是扣分制。
据知情人士透露,评分方法主要是将业务品质类、客户回访类和客户投诉类的指标得分加总,在此基础上根据是否发生销售误导类群体性事件和违规情况进行扣分,得到各保险公司的最终得分。“打分之后,保监会还将对各公司的分数进行排名,而后择机公布,以此来敦促各公司持续推进治理销售误导工作。”
从本报记者拿到的这份征求意见稿来看,业务品质类指标满分为40分,其中保单件数继续率指标满分25分,累计趸交保单件数退保率指标满分15分;客户回访类指标满分则为45分,其中犹豫期内电话回访成功率指标满分25分,新契约回访完成率指标满分20分;客户投诉率指标满分15分。
至于销售误导扣分类指标,则根据销售误导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监管机构查处的销售误导违法违规情况进行扣分。其中,销售误导类群体性事件的涉案公司单次扣除2分,累计扣分不超过10分,如果涉及多家公司,仅针对经监管认定须承担主要责任的公司进行扣分;另外,根据公司因销售误导受到的行政处罚和其他监管措施情况进行扣分,考虑公司业务规模大小的影响,计算各公司的违规指数并作为扣分依据,最高扣分10分。
“通过这几项指标,基本能看出保险公司治理销售误导成效如何。”据一家寿险公司管理层透露,根据保监会要求,各人身险公司须以2011年6月底、2011年年底和2012年6月底为时间点,按照滚动12个月的方式统计有关数据,及时反馈至保监会。
从7月多达28类销售误导行为的禁令,到眼下严格的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监管层对重拳整治人身险市场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也与年初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让销售误导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监管基调相契合。数据显示,过去5年保监会收到的各类保险投诉中,有20%至30%涉及“销售误导”。
下一步监管部门就会草拟相关的惩处及责任追究制度,以建立健全治理销售误导的制度体系。
慧择提示:这些措施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购买保险,也有利于保险公司提高自身的企业形象,想着从自身的提升改善销售现状,少走极端路,是一种良性循环。
在对人身险销售误导行为进行界定后,保监会下一步将建立相配套的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保险公司“打分、排名、曝光”等监管组合拳,来引导保险从业人员诚实守信、合规经营,从而倒逼整个保险行业摒弃“重规模轻质量、重销售轻服务、重投资轻保障”等痼疾。
保监会重拳整治销售误导行为已有时日。不过,由于一直没有对销售误导行为做出明确的认定及处罚机制,致使不少人身险公司或业务员打“擦边球”,甚至与监管部门玩“猫捉老鼠”游戏。尽管监管部门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整治,然而销售误导行为屡禁不止。
“据我们所知,保监会已起草了《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正在业内进行第二次内部征求意见。”据一家寿险公司负责人透露,这一评价体系由四大类指标构成:业务品质、客户回访、客户投诉、销售误导,其中前三类指标采取的是赋分制,销售误导采取的则是扣分制。
据知情人士透露,评分方法主要是将业务品质类、客户回访类和客户投诉类的指标得分加总,在此基础上根据是否发生销售误导类群体性事件和违规情况进行扣分,得到各保险公司的最终得分。“打分之后,保监会还将对各公司的分数进行排名,而后择机公布,以此来敦促各公司持续推进治理销售误导工作。”
从本报记者拿到的这份征求意见稿来看,业务品质类指标满分为40分,其中保单件数继续率指标满分25分,累计趸交保单件数退保率指标满分15分;客户回访类指标满分则为45分,其中犹豫期内电话回访成功率指标满分25分,新契约回访完成率指标满分20分;客户投诉率指标满分15分。
至于销售误导扣分类指标,则根据销售误导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监管机构查处的销售误导违法违规情况进行扣分。其中,销售误导类群体性事件的涉案公司单次扣除2分,累计扣分不超过10分,如果涉及多家公司,仅针对经监管认定须承担主要责任的公司进行扣分;另外,根据公司因销售误导受到的行政处罚和其他监管措施情况进行扣分,考虑公司业务规模大小的影响,计算各公司的违规指数并作为扣分依据,最高扣分10分。
“通过这几项指标,基本能看出保险公司治理销售误导成效如何。”据一家寿险公司管理层透露,根据保监会要求,各人身险公司须以2011年6月底、2011年年底和2012年6月底为时间点,按照滚动12个月的方式统计有关数据,及时反馈至保监会。
从7月多达28类销售误导行为的禁令,到眼下严格的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监管层对重拳整治人身险市场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也与年初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让销售误导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监管基调相契合。数据显示,过去5年保监会收到的各类保险投诉中,有20%至30%涉及“销售误导”。
下一步监管部门就会草拟相关的惩处及责任追究制度,以建立健全治理销售误导的制度体系。
慧择提示:这些措施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购买保险,也有利于保险公司提高自身的企业形象,想着从自身的提升改善销售现状,少走极端路,是一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