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保险适合大学生
根据平安保险有关人士表示,上海商学院为该年级入校学生购买的是“学平险”,保险起止日期为2007年1月21日至2010年1月20日,意外伤害保险保额为1万元。也就是说,本次事故对死者的保险理赔最高为每个受害人1万元。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该年级学生并未附加意外医疗、意外住院保险。如果此次事故导致同年级学生发生意外伤害,那么医疗费用无法得到理赔。
面对1万元的身故保额,很多人难以接受。这笔钱款似乎难以抚平女孩家长心中的伤痛,1万元也无法与如此年轻、灿烂的生命划上等号。
理性考虑大学生保障
保险是家庭经济的避风港。寿险无法挽回生命,重疾险无法使人恢复健康,保险所能做的只是在出险后,为被保险人或他的家人带去一丝经济上的安慰。
理性地看,潜在风险是否会造成家庭经济的严重危机应当是投保的出发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对30岁的夫妻育有一个2岁的宝宝,两人年收入各为10万元,家庭基本年度花销约7万元。这样,每年可以结余13万元。这时,如果丈夫突然去世,只留下妻子及年幼的宝宝,那么家庭收入将严重缩水,从20万元降至10万元,但花销却不会因此减少许多,可能依旧在5万元左右。这样,家庭年度结余只有5万元了。
对于妻子来说,丈夫的去世不仅仅是感情上的悲痛,更是经济来源的断流。对于这样的家庭,我们不妨建议夫妻二人均投保一定的寿险产品,作相互的受益人,让家庭生活更加安心,也让宝宝的成长道路更有保障。
回看大学生人群,他们虽然是家庭未来的希望,可是读书期间并没有成为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父母并不需要子女为家庭担负经济压力。换言之,这类人群的离去虽然给父母、亲人带来情感上的重创,但直接的经济损失并不存在。
可能有人觉得,子女的离去会造成父母“养老难”。这当然是有可能的。不过,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学毕业是否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是否可以获得足以孝敬父母的收入很难预料。而且,老龄化趋势下,父母想要靠子女养老已经未必可行。
比起家庭收入来源者即所谓的“顶梁柱”来说,大学生实在不该成为保障的核心。一个20岁的大学生,他(她)的父母一般年龄在45~55岁,这时正值人生的顶峰,收入也基本达到最高水平,他们才是最需要保障的人群。可以在父母有了保障的情况下再考虑子女的保障,这也是保险专家一直提倡的。
当然,为子女添保障作为父母的心愿无可厚非,只是,只有选择了恰当的险种,才能让保费花在刀刃上。
短期重疾险值得先行考虑
哪些保险是大学生必须对呢?
家长或大学生本人在投保前不妨先自问:“哪类风险对家庭经济的影响最大?”自然也就找到了答案。
在寿险、意外险、重疾险等比较适合年轻人的险种中,重疾险可能值得先行考虑。
虽然大学生医疗保险可以支付一定的治疗费用,但面对重疾险高昂的治疗费用,仍无法全面覆盖。患病后,父母需要承担的部分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孩子未来到底能否恢复健康,能否成为经济的又一来源很难确定,父母可能需要面对双重打击:不仅现在需要支付医疗费,而且将来同样无法安心养老。
所以,大学生不妨考虑一些短期的重疾险产品,保障期限可以在10年以内,保额在10~20万元。
由于大学毕业后,工作环境变化、收入增加等因素,个人保险计划也需要相应改变。如果过早投保终身重疾险,或选择较高额度保障,等于将自己“套牢”,不利于经济上的灵活支配,并对当下的经济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此外,如果将来有了更加适合自己的重疾险产品,可能造成重复浪费的现象。
其次,大学生可以考虑一些意外险附加医疗、住院保障的产品。
如果因意外身故,家长可以得到一笔“安慰金”,如果因意外导致残疾需要治疗,或因意外住院等等,原本需由家长支付的费用可以转嫁到保险公司身上,不对家庭经济造成困扰。
当然,也有人偏爱寿险。其可以提供被保险人不同情况下的死亡赔付,包括疾病、意外引起的死亡等等。在定期寿险、两全寿险及终身寿险中,定期寿险比较适合大学生。如果保障30年,保额10万元,年保费一般在500元左右,不会产生经济负担。
工作后逐步完善保险规划
大学阶段只是踏入社会的预备期,这时的保险保障也是初级阶段。无论投保了什么险种,都需要在工作后重新考量。
慧择提示:很多工作了的年轻人为父母买了保额很高的保险,认为自己的可能无所谓了,这是一个误区,对于工作收入需要孝敬父母的年轻人来说,需要提高保额,不然潜在的风险可能导致父母经济断供,无法养老;对于有了贷款的人群来说,可以考虑将保额调至贷款余额之上,保障出险后不为家人添负担;而对于有了家庭,特别是育有宝宝的人群来说,细心规划一下家庭保险计划不容忽视,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保障,也是对家庭的一份责任。
总之,家庭的保险规划应随机应变,以“最无力承受的风险”为考量依据,根据家庭成员的重要性、保障的迫切性依次投保。当然,切记别让保险造成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