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德安联人寿保险公司(中德安联)首席执行官陈良在接受我们专访时坦言,目前在中国发展健康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客户都过于重视保险的投资功能而忽略其最根本、最重要的保障功能。上述对保险的误解使得健康险在中低端客户中基本卖不出去,即便卖出去了,在以后的理赔过程中纠纷也很多。
观念待进步
梁先生30岁,有社保,2009年投保20万元重疾险,年交保险费5000多元。一年后的夏天,梁先生突然出现头痛症状,CT检查提示“左额叶圆形占位病灶,38mm×34mm”,做手术切除了脑胶质瘤,两天后病理报告确诊“脑胶质瘤(脑癌)”。
梁先生为治疗,先后住院三次,住院总费用86177元,社保报销35703元,个人自费50474元;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一次性赔付梁先生20万元重疾保险金。健康险在关键时刻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健康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因疾病不能从事正常工作,或因疾病造成残疾或死亡时由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在市场上比较多见的重疾险、防癌险、失能险等都属于健康险。而健康保险按给付方式划分,一般可分为三种,即给付型、报销型和津贴型。
中德安联首席执行官陈良介绍,作为保障型的健康险往往是消费型的,也就是说,如果投保人花钱买了保险,如果没有发生理赔的话,似乎钱就“打了水漂”。这对于国内投保人而言是个挑战。特别前几年资本市场繁荣,又将大众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向了保险的理财功能,对健康险的购买动力更加不足。
在国外,健康险在寿险中的占比高达30%;在中国,这个比例不超过10%。尽管如此,从2006年至2010年,商业健康险团险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3%,个险年复合增长率为20%,市场潜力巨大。在国外,健康险大部分通过团险渠道购买,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慧择提示:保险产品缺需要更多的保险公司一起努力,去填补这些空白。假如在国内税收优惠能拓展至商业健康保险领域,或许能推动健康险市场的发展。无论对投保人还是保险公司,《意见》的出台都意味着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