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2.83%、3.7%、3.9%和1.8%,较2011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67、0.5、0.5和0.4个百分点。在投资环境仍然严峻的情况下,四家上市险企普遍加大了协议存款配置占比,净投资收益率显着提升,但由于受计提减值的影响,总投资收益率呈现低位态势。相比之下,四家公司中,中国太保的净投资收益率和总投资收益率略高一筹。
投资收益下滑:
调减权益仓位求稳
在大势难逆的背景下,险企上半年不仅适时优化投资结构,普遍增加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还及时调减权益仓位,努力提升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中国太保中报显示,上半年投资资产总额为5866.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其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83.5%,较上年末下降2.1个百分点,新增固定收益类资产424.80亿元,重点配置于协议存款,定期存款总额较上年末增长22.9%,而权益类资产占比为10.6%.
“上半年投资收益为12.17亿元,同比减少12.1%,主要是上半年股票和基金买卖价差收入减少所致。”中国太保强调。
适应市场的变化,新华保险上半年不断优化投资组合,适当增加了协议存款的配置力度,重点配置5年期及以上定期协议存款。回顾期内,新华保险投资组合中,定期存款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为36.0%,较上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减少金融债、企业债的配置,将债权型投资在总投资资产中的比例降低了4.1个百分点,占比为46.8%;股权型投资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为7.4%,较上年末降低0.4个百分点。
而中国人寿根据资产配置状况和负债特征,抢抓基准利率降低前配置机会,定期存款比例由2011年底的34.84%提升至37.66%,垫高组合收益率;调整债券结构,提高信用债券配置比例,优化债券组合。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寿股权型投资比例由2011年底的12.17%降低至10.01%,降低了权益类组合风险敞口。
“由于降仓及时,中国人寿权益仓位从年初的12.1%下降至中报的9.9%,较低的权益仓位使得该公司在6月份以来权益市场下跌过程中损失较小。”海通证券 (600837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研报称。
然而,与前三家险企相比,上半年中国平安由于中期权益仓位12.7%,令券商普遍预计其“高于同业的权益仓位以及三季度市场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将导致浮亏进一步增加”.
上半年,虽然保险公司年化投资收益率普遍较低,但投资资产规模却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中信建投研报显示,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投资资产分别增长11%、14%、12%和21%,普遍增加了定期存款的配置,平均上升2.9个百分点,定期存款配置平均上升1.7个百分点,债券减少3.5个百分点,证券投资基金下降0.4个百分点,股票下降0.2个百分点。
资产配置趋难:
发次级债添“底气”
受保费收入下降、投资收益增速缓慢、退保率增速较快、保险公司进入满期给付高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上半年保险公司经营现金流剧减,由此导致资产配置难度加大。
根据中央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7月单月,保险机构投资于债券的净认购总额为32.5亿元,创下今年2月以来的净认购新低。
“由于各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补充了附属资本,且债市上半年走势很好,修复了部分净资产中的投资浮亏,使得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现金压力得到缓解。”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保险公司希望通过债券融资方式补充资本,进而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缓解现金流压力。
中报披露,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上半年分别募集280亿元、75亿元和100亿元次级债,未来中国平安计划发行260亿元可转债。
截至6月末,新华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8.76%,较去年末上升2.81个百分点;太保集团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71%.相比之下,平安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7.3%,较去年末上升了11.2个百分点,平安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4.5%,较去年末下降了1.6个百分点。平安在半年报中解释,寿险偿付能力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成功发行了90亿元次级债。
“2012年6月末,本公司积极主动把握有利时机,成功发行第一期人民币280亿元次级定期债务,有效提升了偿付能力水平。”中国人寿在中报称,偿付能力充足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发行次级定期债务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回升的综合影响。
慧择提示:新一轮投资新政在防范保险公司资产错配风险的同时,放宽了保险投资的范围和比例,由于债市收益的拉动,今年险资投资收益率将创下近三年新高,这将成为险企下一步提升收益的一大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