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轰动一时的国内首例寿险公司合并案终于收官。作为故事主角的中美大都会人寿和联泰大都会人寿最终得以合并,并以大都会人寿作为国内统一品牌。主导方联泰大都会人寿吸收了中美大都会人寿的全部资产、债务和业务,并继承后者对其保单持有人的所有权利和义务。
新闻发布会上,曾经的联泰大都会人寿首席执行官,即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贝克俊满怀希望地许下愿景——希望2015年进入外资寿险前三强。
但,这是否只是遥不可及的梦?
一直以来,在外资寿险业中,友邦保险和中意人寿的优势相对较大。友邦保险最早进入中国市场,长期占据老大地位,在港上市后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中意人寿靠大股东中石油撑腰,曾经一度超过友邦保险,坐上“外资寿险一哥”的位置。大都会人寿要想坐上老三的位置,主要是与信诚人寿、光大永明、中英人寿、华泰人寿等比拼,而这些公司各有背景。其中,信诚人寿、光大永明背靠综合经营的中信集团、光大集团。
对于此种观点,贝克俊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市场份额并不是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更重要的是要有长远经营的概念。长远经营概念是不能以保费规模作为唯一标准的,还要包括保费的结构、商品应有的内涵,这内涵包括对客户承诺,内部运营的整体运作是不是保证保单能够持续有效地生效等等。”
在贝克俊眼中,中国现在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基本上是以分红、万能保险为主,产品种类和提供给客户的投资组合不多。于是,在保监会的支持下,合并之后的大都会于去年7月推出了在国内尚属新鲜的变额年金。
相对于传统定额年金保险,变额年金保险收益率不再是固定的,而是与投资收益率相挂钩,在最低保证的基础上,投保人可以获得全额的投资回报。
实际上,变额年金在海外早已发展多年。1952年,美国教师保险和年金协会设计了世界上首款变额年金,并由该协会建立的基金组织——大学退休证券基金专门提供给大学教员,以作为退休金计划的一部分。在美国与日本,变额年金占养老保险的比率分别是80%与70%,并有着辉煌的历史。
大都会人寿企业产品战略推广副总裁梁国贤表示,他们在中国推出的变额年金,原型是美国大都会的机制,佐以中国股市20年的数据作为参照。“当然,国外和国内的资本市场的深度不一样,成熟程度不一样,做法也有不同。”他说。
但到目前为止,对变额年金感兴趣的公司,依旧只有部分外资保险,而中资保险却迟迟不愿涉水。究其原因,分析人士认为,具有保底性质的变额年金,对上市公司或者准备上市的公司来说,这并不是展现业绩的好办法,因为对风控和投资要求很高,反而会增加额外的风险。
从整个外资寿险在中国的发展史来看,外资寿险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点上,并没有取得先机优势。与此同时,外资到中国发展还有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以及对中国国情了解的过程,包括如何和中资股东互相信任、融洽相处等。因此,外资保险在中国的亏损周期从正常情况下的7至9年,普遍被拉长到10至15年。
“对于目前的保险业混战,我们要生存下去只有创新。目前我们采取的是多元渠道发展策略,注重差异化经营与创新。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顾问行销、银行保险、电话行销渠道为主的发展策略。比如,在银行保险渠道方面,进一步优化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对股份制和国有银行,通过产品创新、市场营销支持等寻求可能的合作机会;以中小企业及跨国公司为主要目标客户,重点发展团险渠道等。”贝克俊如是说。
慧择提示:改革需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外资到中国发展还有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以及对中国国情了解的过程,包括如何和中资股东互相信任、融洽相处等。